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二、相关综述 | 第10-12页 |
三、基本概念释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回顾 | 第17-28页 |
第一节 纵向梳理:中央民族大学发展历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 | 第17-20页 |
一、延安民族学院时期的民族团结教育 | 第17-18页 |
二、中央民族学院时期的民族团结教育 | 第18-19页 |
三、中央民族大学时期的民族团结教育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横向对比:中央民族大学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0-24页 |
一、全国民族院校概览 | 第21-23页 |
二、中央民族大学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领头雁作用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中央民族大学一以贯之的民族团结教育措施 | 第24-28页 |
一、入学教育中的民族团结要素 | 第24-25页 |
二、低年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课程 | 第25-26页 |
三、中高年级:以民族节日为抓手的民族团结教育 | 第26页 |
四、重大事件的监督预警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8-41页 |
第一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 | 第28-37页 |
一、调查计划及实施情况 | 第28-29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29-37页 |
第二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收效 | 第37-39页 |
一、民族团结知识普遍提高 | 第37页 |
二、民族团结意识得到增强 | 第37-38页 |
三、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得到提升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39-41页 |
一、部分学生民族意识过强的趋势 | 第39页 |
二、警惕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民族团结认识的影响与渗透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总结 | 第41-53页 |
第一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成功经验 | 第41-45页 |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先导 | 第41-42页 |
二、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民族团结教育的运行保障 | 第42-44页 |
三、灵活的教育方法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实现形式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完善对策 | 第45-49页 |
一、明确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责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 第45-46页 |
二、把握民族团结教育的对象特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 第46-47页 |
三、拓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领域内容,体现教育的时代性 | 第47-48页 |
四、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形式,保证教育的经常性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 | 第49-53页 |
一、树立以多民族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 | 第49-50页 |
二、建立以多文化包容为本的校园和谐文化 | 第50-51页 |
三、完善以多部门协调为主的教育长效机制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