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周边绩效管理研究
1 绪论 | 第1-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公务员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与框架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公务员周边绩效理论研究 | 第16-29页 |
·周边绩效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周边绩效的涵义 | 第16-17页 |
·周边绩效的特征 | 第17-19页 |
·周边绩效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趋势 | 第19-20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的涵义及管理主体 | 第20-22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的涵义 | 第20-22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的管理主体 | 第22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的特点 | 第22-24页 |
·明显的政治性 | 第22-23页 |
·外在的强制性 | 第23页 |
·社会的示范性 | 第23-24页 |
·公务员提供周边绩效行为的原始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公务员提供周边绩效行为的原始动机分析 | 第24-25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的作用 | 第26-29页 |
·周边绩效能够促使公务员正确高效地执行公务 | 第26-27页 |
·周边绩效有利于建设良好的行政文化 | 第27-28页 |
·周边绩效能够促进学习型政府的建立 | 第28-29页 |
3 我国公务员周边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 第29-44页 |
·我国公务员周边绩效管理的现状 | 第29-32页 |
·考核内容 | 第29-30页 |
·考核的等次标准 | 第30页 |
·考核机构与人员 | 第30-31页 |
·考核的组织程序和形式 | 第31页 |
·考核结果的使用 | 第31-3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两种极端倾向 | 第32-34页 |
·考核内容和标准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 第34页 |
·考核方法过于局限 | 第34-35页 |
·考核主体单一 | 第35页 |
·考核程序缺乏法制化 | 第35-36页 |
·考核结果的效用差 | 第36-37页 |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 第37页 |
·缺乏周边绩效培育手段 | 第37-38页 |
·原因分析 | 第38-44页 |
·考核观念落后 | 第38-39页 |
·缺乏科学有效的周边绩效考核体系 | 第39-40页 |
·管理缺乏规范 | 第40-41页 |
·问题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 第41-44页 |
4 公务员周边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第44-69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原则 | 第44-45页 |
·周边绩效考核的目的 | 第44-45页 |
·周边绩效考核的原则 | 第45页 |
·周边绩效考核的方法与考核主体 | 第45-47页 |
·周边绩效考核的程序 | 第47-48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考核量表的设计 | 第48-65页 |
·确定公务员周边绩效指标 | 第48-52页 |
·建立周边绩效考核标准 | 第52-57页 |
·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 | 第57-63页 |
·编制公务员周边绩效考核表 | 第63-65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考核综合评价模型 | 第65-67页 |
·公务员周边绩效考核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67-69页 |
5 公务员周边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 | 第69-82页 |
·周边绩效沟通 | 第70-74页 |
·周边绩效沟通的要求 | 第70-72页 |
·周边沟通内容建议 | 第72-74页 |
·周边绩效诊断 | 第74-78页 |
·“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分析模型 | 第74-75页 |
·“上级评价/他人评价”分析模型 | 第75-76页 |
·“动态”分析模型 | 第76-78页 |
·周边绩效辅导 | 第78-82页 |
·通过培训帮助公务员习得技能 | 第78-79页 |
·激发公务员周边绩效意愿 | 第79-8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