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8页 |
| 1 绪论 | 第18-31页 |
|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21-27页 |
| ·产业 | 第21-23页 |
| ·流通 | 第23-25页 |
| ·流通产业 | 第25-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9-3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31-55页 |
| ·流通经济理论 | 第31-45页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流通经济思想 | 第31-38页 |
| ·西方经济学界的流通经济思想 | 第38-45页 |
| ·经济发展理论 | 第45-49页 |
| ·含义 | 第45页 |
| ·研究内容 | 第45-49页 |
| ·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49-54页 |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50-51页 |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3 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 第55-74页 |
| ·发展水平分析 | 第55-62页 |
| ·规模情况 | 第55-60页 |
| ·贡献力情况 | 第60-62页 |
| ·发展结构分析 | 第62-68页 |
| ·市场集中度 | 第62-64页 |
| ·所有制结构 | 第64-66页 |
| ·技术结构 | 第66-67页 |
| ·人才结构 | 第67-68页 |
| ·发展绩效分析 | 第68-73页 |
| ·劳动生产率 | 第68-69页 |
| ·资本效率 | 第69页 |
| ·企业效率 | 第69-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4 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 第74-91页 |
| ·流通产业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74-78页 |
| ·流通产业作用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第74-76页 |
| ·流通产业——经济增长联接机制:模型分析 | 第76-78页 |
| ·流通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78-89页 |
| ·时间序列分析 | 第78-81页 |
| ·面板数据分析 | 第81-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5 流通产业对产业结构变动及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91-111页 |
| ·流通产业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机理分析 | 第91-96页 |
| ·流通产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演进 | 第91-95页 |
| ·流通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节与升级 | 第95-96页 |
| ·流通产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 | 第96-102页 |
| ·流通产业对三次产业发展的调节 | 第96-98页 |
| ·流通产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程度分析 | 第98-102页 |
| ·流通产业对三次产业发展影响的动态分析 | 第102-109页 |
|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 第102-104页 |
| ·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检验及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104-106页 |
| ·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 | 第106-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6 流通产业与消费及改善民生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1-130页 |
| ·流通产业与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1-118页 |
| ·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 第112-115页 |
| ·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 | 第115-118页 |
| ·流通产业与改善民生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8-128页 |
| ·流通产业与收入 | 第119-123页 |
| ·流通产业与消费者福利 | 第123-1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 7 改善流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30-135页 |
| ·深化流通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130页 |
| ·完善流通领域的各种法律法规 | 第130-131页 |
| ·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流通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 第131页 |
| ·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升流通产业的服务能力 | 第131-132页 |
| ·加强流通产业领域的人力资本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 第132-133页 |
| ·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 | 第133页 |
| ·加大对流通产业的科技投入 | 第133页 |
| ·推进流通产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革 | 第13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 总结 | 第135-138页 |
| ·结论 | 第135-137页 |
| ·研究展望 | 第137-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8-149页 |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