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理论探讨 | 第12-18页 |
一、活血化瘀法的源流 | 第12-13页 |
(一) 滥筋于《内经》时代 | 第12页 |
(二) 应用于《伤寒杂病论》 | 第12页 |
(三) 发展于隋唐宋 | 第12-13页 |
(四) 发扬于金元明清 | 第13页 |
二、活血化瘀法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4页 |
(一) 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页 |
(二) 临床疗效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4页 |
三、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中医治法学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14-18页 |
(一)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 第14页 |
(二)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活血化癖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 第14-16页 |
(三)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活血化癖法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18页 |
系统评价 | 第18-63页 |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一) 临床研究的收集方法 | 第18-19页 |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 第19-20页 |
(三) 资料提取方法 | 第20-21页 |
(四)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 第21页 |
(五)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二、结果 | 第22-63页 |
(一) 文献检索、分类、选择结果 | 第22页 |
(二) 排除文献一般情况 | 第22页 |
(三)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 第22-24页 |
(四)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 第24页 |
(五) Meta-分析结果 | 第24-54页 |
(六) 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第54-60页 |
(七) 相关实验室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第60-63页 |
讨论 | 第63-67页 |
一、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 第63-65页 |
二、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65-66页 |
三、后续研究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
附录1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纳入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 第69-72页 |
附录2 待评价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 第72-73页 |
附录3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排除文献登记一览表 | 第73-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