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混合集成电路论文

射频集成电路中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优化及微带光子晶体滤波器的分析设计

第一部分 射频集成电路中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和优化第1-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引言第7-8页
  §1.2 射频电子技术发展回顾第8页
  §1.3 收发器拓扑结构的概要介绍第8-11页
  §1.4 射频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发展第11-12页
  §1.5 本部分的各章内容安排和主要成果第12-13页
 第二章 MOSFET物理特性第13-30页
  §2.1 能带论第13-19页
   §2.1.1 p-n结第15-16页
   §2.1.2 金属半导体接触第16-19页
  §2.2 MOSFET短沟道模型第19-22页
   §2.2.1 长沟道模型第20-21页
   §2.2.2 短沟道模型第21-22页
  §2.3 MOSFET噪声分析第22-25页
   §2.3.1 MOSFET短沟道噪声模型第23-24页
   §2.3.2 MOSFET二端口噪声理论第24-25页
  §2.4 MOSFET稳定性分析第25-30页
   §2.4.1 y参数第25-27页
   §2.4.2 密勒效应(Miller Effect)第27-30页
 第三章 共源共栅低噪声放大器的实现和优化第30-45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射频集成电路中LNA的设计指标第30-31页
  §3.3 应用研究现状第31-32页
  §3.4 射频集成电路中LNA的基本结构第32-33页
  §3.5 共源共栅去耦结构第33-36页
   §3.5.1 源极去耦第34页
   §3.5.2 共源共栅第34-36页
  §3.6 共源共栅源极去耦结构LNA的设计与优化第36-38页
  §3.7 共源共栅LNA设计的进一步优化第38-41页
   §3.7.1 密勒效应对LNA共源级反馈电感的影响第38-39页
   §3.7.2 共源共栅LNA的噪声系数第39-40页
   §3.7.3 共栅级沟道宽度W_2对噪声系数的影响第40页
   §3.7.4 共栅级沟道宽度W_2对增益的影响第40-41页
  §3.8 2.4GHz共源共栅型低噪声放大器仿真第41-45页
   §3.8.1 电路分析和设计条件第41-42页
   §3.8.2 仿真第42-45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45-46页
  §4.1 总结第45页
  §4.2 未来工作展望第45-46页
第二部分 光子晶体结构在射频陶瓷微带滤波器中的应用第46-89页
 第五章 绪论第46-49页
  §5.1 微波滤波器的地位、发展和作用第46页
  §5.2 微波滤波器的进展第46-48页
  §5.3 本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第48-49页
 第六章 微带滤波器第49-57页
  §6.1 微带线特征第49-52页
   §6.1.1 微带线的传输模式第49-50页
   §6.1.2 微带线的准静态特征参数第50页
   §6.1.3 微带线的色散效应和衰减第50-51页
   §6.1.4 微带线的功率容量第51-52页
  §6.2 微带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及理论第52-54页
  §6.3 常用滤波器的比较第54-56页
  §6.4 微带滤波器的优点和缺点第56-57页
 第七章 光子晶体结构第57-66页
  §7.1 光子晶体结构的发展第57页
  §7.2 光子晶体的理论研究第57-61页
  §7.3 从一维的光子晶体到三维的光子晶体第61-62页
   §7.3.1 一维光子晶体第61页
   §7.3.2 二维光子晶体第61-62页
   §7.3.3 三维光子晶体第62页
  §7.4 光子晶体的应用第62-64页
   §7.4.1 高效率低损耗反射镜第62-63页
   §7.4.2 光子晶体微谐振腔第63页
   §7.4.3 高效率发光二极管和低阈值激光振荡第63-64页
   §7.4.4 宽带带阻滤波器和极窄带选频滤波器第64页
   §7.4.5 非线性光子晶体器件第64页
  §7.5 几种新型的光子晶体滤波器第64-66页
 第八章 光子晶体微带滤波器的设计实例及性能分析第66-83页
  §8.1 电磁场设计仿真软件——HFSS简介第66-68页
  §8.2 滤波器的设计第68-71页
   §8.2.1 设计目标第68-69页
   §8.2.2 基板介质材料的选择第69-70页
   §8.2.3 基板几何尺寸的确定第70-71页
  §8.3 用HFSS设计滤波器第71-73页
   §8.3.1 绘制滤波器的几何结构第71-72页
   §8.3.2 设置材料属性第72页
   §8.3.3 设置边界条件第72-73页
   §8.3.4 设置仿真属性并进行仿真第73页
  §8.4 仿真结果第73-76页
  §8.5 关于光子晶体几何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第76-81页
  §8.6 对于使用HFSS的注意事项第81-83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盐生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功能初步检测
下一篇: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外显子9基因突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