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序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9-35页 |
1 纤维素酶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2 纤维素酶的结构与作用机制 | 第10-16页 |
·纤维素酶的组成 | 第10-11页 |
·纤维素酶的结构 | 第11-13页 |
·纤维素酶的构象与作用机制 | 第13-14页 |
·维素酶的分子多样性 | 第14-15页 |
·纤维素酶多样性的分子起源 | 第15-16页 |
3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制 | 第16-19页 |
·纤维素酶的吸附 | 第16-17页 |
·纤维素酶的水解 | 第17-18页 |
·纤维素酶的诱导和调控 | 第18-19页 |
4 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19-23页 |
·纤维素酶测定方法简述 | 第20-21页 |
·测定原酶液中单一纤维素酶组分活力的方法 | 第21-22页 |
·测定纤维素酶液中的糖化或降解活力方法 | 第22-23页 |
5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23-27页 |
·在能源工业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 第25-26页 |
·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 | 第26页 |
·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 | 第26-27页 |
·饲料工业上的应用 | 第27页 |
6 碱性纤维素酶 | 第27-33页 |
·产碱性纤维素酶微生物及碱性纤维素酶的特点 | 第28页 |
·碱性纤维素酶研究概况 | 第28-31页 |
·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机理 | 第31-33页 |
7 纤维素酶的研究展望 | 第33-35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1 材料 | 第35-36页 |
2 方法 | 第36-40页 |
·菌株产纤维素酶酶系组成的确定 | 第36页 |
·菌株产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 | 第36-37页 |
·菌株的诱变处理 | 第37-38页 |
·菌株的筛选方法 | 第38页 |
·内切β-1,4-葡聚糖苷酶的分离纯化 | 第38-39页 |
·内切β-1,4-葡聚糖苷酶的理化性质 | 第39-40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40-57页 |
1 原始菌株的生长条件及其产酶情况 | 第40页 |
2 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 | 第40-43页 |
·紫外线诱变效果 | 第40页 |
·EMS的诱变效果 | 第40-41页 |
·UV和EMS的复合诱变 | 第41页 |
·变株FQ2菌株形态及生理活动的变化 | 第41-42页 |
·变株FQ2产酶稳定性 | 第42-43页 |
3 变株FQ2发酵工艺研究 | 第43-49页 |
·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 第43-47页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7-49页 |
·变株FQ2的产酶能力及发酵周期 | 第49页 |
4 FQ2内切葡聚糖苷酶的分离纯化 | 第49-53页 |
·硫酸铵沉淀 | 第49-50页 |
·SephdexG-100分子筛层析 | 第50-51页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 第51-53页 |
5 酶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53-57页 |
·酶分子量--SDS-PAGE测定 | 第53页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pH条件下酶的稳定性研究 | 第54-55页 |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 第55页 |
·酶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55-56页 |
·不同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第四部分 小结与讨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中文摘要 | 第68-71页 |
附图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