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
第一章 导言 | 第1-16页 |
·山西北区方言、人文历史地理概况 | 第7-10页 |
·山西方言分区及北区方言 | 第7页 |
·山西北区地理交通简况 | 第7-9页 |
·山西北区建置沿革简况 | 第9-10页 |
·论文相关情况 | 第10-14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 第10-11页 |
·前人的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代表点的确定及材料来源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的体例 | 第13-14页 |
注释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山西北区方言语音概说 | 第16-25页 |
·山西北区方言声母概说 | 第16-19页 |
·山西北区方言声母的数量 | 第16页 |
·山西北区方言声母的音值 | 第16页 |
·山西北区方言声母的内部差异 | 第16-19页 |
·山西北区方言韵母概说 | 第19-23页 |
·山西北区方言韵母的数量 | 第19页 |
·山西北区方言韵母的音值 | 第19页 |
·山西北区方言韵母的内部差异 | 第19-23页 |
·山西北区方言声调概说 | 第23-25页 |
·山西北区方言声调的数量及调型、调值 | 第23页 |
·山西北区方言声调的内部差异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山西北区方言的语音变化 | 第25-45页 |
·山西北区方言的连读变调 | 第25-34页 |
·山西北区方言非叠字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 第25-29页 |
·山西北区方言叠字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 第29-32页 |
·山西北区方言的子尾变调 | 第32-34页 |
·山西北区方言的文白异读 | 第34-39页 |
·山西北区方言文白异读的表现形式 | 第34-37页 |
·山西北区方言文白异读的层次 | 第37-38页 |
·山西北区方言文白异读的新老差异 | 第38-39页 |
·山西北区方言的“变读” | 第39-44页 |
·“变读”的定义及类型 | 第39页 |
·山西北区方言“变读”举例 | 第39-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 | 第45-78页 |
·山西北区方言阴声韵的演变 | 第45-56页 |
·山西北区方言果摄字的演变 | 第45-48页 |
·山西北区方言几个韵母的演变 | 第48-54页 |
·山西北区方言偏关话的推链式音变 | 第54-56页 |
·山西北区方言阳声韵的演变 | 第56-62页 |
·山西北区方言阳声韵演变的类型及异同 | 第56-60页 |
·山西北区方言阳声韵演变的特点 | 第60-62页 |
·山西北区方言入声韵的演变 | 第62-74页 |
·山西北区方言入声韵演变的类型及异同 | 第62-64页 |
·山西北区方言入声韵演变的过程、规律及趋势 | 第64-69页 |
·山西北区方言入声韵舒化问题考察 | 第69-74页 |
·山西北区方言介音的发展演变 | 第74-77页 |
·山西北区方言[i]介音的发展演变 | 第75-76页 |
·山西北区方言[u]介音的发展演变 | 第76-77页 |
注释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山西北区方言语音与周边方言语音的比较 | 第78-82页 |
·山西北区方言语音与晋语中心地带语音的比较 | 第78-80页 |
·山西北区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 | 第80-81页 |
注释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5页 |
注释 | 第84-8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部分 | 第89-117页 |
附录一: 山西北区方言十个代表点的音系 | 第89-98页 |
附录二: 山西北区方言十个代表点字音对照 | 第98-113页 |
附录三: 关键词索引 | 第113-116页 |
附录四: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116-117页 |
后记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