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公民素质教育的概念 | 第11-16页 |
·公民教育 | 第11-13页 |
·素质教育 | 第13-15页 |
·公民素质教育 | 第15-16页 |
·公民素质教育的内容 | 第16-20页 |
·公民素质教育的特点 | 第20-22页 |
·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 第24-42页 |
·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历史 | 第24-28页 |
·十月革命前的情况 | 第24-25页 |
·苏联时期公民素质教育的概况 | 第25-27页 |
·苏联时期公民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 第27-28页 |
·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现状 | 第28-38页 |
·转型时期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概况 | 第28-29页 |
·转型时期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目标 | 第29-30页 |
·转型时期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内容 | 第30-34页 |
·转型时期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特点 | 第34-37页 |
·转型时期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方法 | 第37-38页 |
·俄罗斯公民素质教育的问题 | 第38-41页 |
·俄罗斯转型时期混乱的社会状况和教育困境 | 第38-39页 |
·令人堪忧的道德状况和品德教育问题 | 第39-40页 |
·民主与法制建设步调的失衡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历史及其现状 | 第42-50页 |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历史 | 第42-45页 |
·中国古代公民素质教育 | 第42-43页 |
·中国近代公民素质教育 | 第43-44页 |
·解放后中国公民素质教育 | 第44-45页 |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现状 | 第45-49页 |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目标 | 第45页 |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内容 | 第45-47页 |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特点 | 第47-48页 |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方法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中俄公民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及中国公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50-64页 |
·中俄公民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 | 第50-57页 |
·中俄公民素质现状之比较 | 第50-52页 |
·中俄公民素质目标之比较 | 第52-53页 |
·中俄公民素质方法之比较 | 第53-54页 |
·中俄公民素质内容之比较 | 第54-57页 |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57-63页 |
·教育政策导向方面 | 第57-59页 |
·教育内容方面 | 第59-62页 |
·教育途径及方式方面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体系的建构 | 第64-76页 |
·中国现代公民素质构建 | 第64-69页 |
·中国公民素质的弱点 | 第64-67页 |
·中国现代公民素质建构思考 | 第67-69页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的建构 | 第69-75页 |
·构建有中国特色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69-70页 |
·构建有中国特色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第70-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