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企业信用问题研究
目录 | 第1-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信用的基本原理 | 第6-9页 |
一、 传统信用内涵 | 第6页 |
二、 现代信用的概念与内涵 | 第6-7页 |
三、 市场经济下信用的作用 | 第7-9页 |
(一) 信用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 第7-8页 |
(二) 信用对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作用 | 第8-9页 |
第二章 北京市企业信用现状 | 第9-15页 |
一、 企业信用活动总规模相对不足 | 第9-10页 |
二、 企业信用活动规模增长较快 | 第10-11页 |
三、 企业信用活动存量质量差 | 第11-12页 |
四、 真正的商业信用缺失 | 第12-14页 |
五、 中小企业信用活动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北京市企业信用现状原因分析 | 第15-24页 |
一、 北京市企业失信原因分析 | 第15-21页 |
(一) 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15-16页 |
(二) 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 | 第16-20页 |
(三) 企业缺乏内部信用管理 | 第20-21页 |
二、 北京市企业信用交易不足原因分析 | 第21-24页 |
(一) 信用销售尚未启动 | 第21-22页 |
(二) 银行服务发展滞后 | 第22-23页 |
(三) 中小企业信用活动受到制约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发展北京市企业信用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一、 良好的企业信用有利于提升北京市综合竞争力 | 第24页 |
二、 良好的企业信用有利于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 | 第24-25页 |
三、 良好的企业信用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 | 第25-27页 |
第五章 北京市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4页 |
一、 已具备的基础 | 第27-28页 |
二、 正在进行的建设 | 第28-34页 |
(一) 启动中关村企业信用制度试点工作 | 第28-29页 |
(二) 建立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 第29-30页 |
(三) 成立北京信用管理公司 | 第30页 |
(四) 中关村正式推出《企业信用报告》服务 | 第30-31页 |
(五) 大力推进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第31-32页 |
(六) 适时推出《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 第32-34页 |
第六章 进一步构建北京市企业信用体系的设想 | 第34-48页 |
一、 建立三位一体的外部约束机制 | 第34-37页 |
(一) 政府管理 | 第34-35页 |
(二) 信用行业管理 | 第35-36页 |
(三) 企业信用管理协会 | 第36-37页 |
二、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 第37-38页 |
三、 征信数据库的开放与联网 | 第38-43页 |
(一) 征信数据库开放与联网的意义 | 第38-39页 |
(二)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三) 政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第40页 |
(四) 征信数据库联网的构想 | 第40-43页 |
四、 积极推动银行服务发展 | 第43-44页 |
五、 建立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44-46页 |
(一) 加快推进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二) 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与导向作用 | 第45页 |
(三) 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 第45-46页 |
六、 加强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 第46-48页 |
(一) 信用评级人才 | 第46页 |
(二)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人才培养 | 第46-47页 |
(三) 基础教育 | 第47页 |
(四) 社会教育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参考资料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