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页 |
·关于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问题 | 第10页 |
·成瘾的本义 | 第10页 |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定义 | 第10页 |
·“网络综合症”的影响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网络文化概述 | 第11-14页 |
·网络文化的概念 | 第11-12页 |
·网络文化的特点 | 第12-14页 |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研究综述1 | 第14-17页 |
·研究综述2 | 第17-18页 |
·研究综述3 | 第18页 |
3 研究问题的表述 | 第18-24页 |
·影响程度 | 第18-19页 |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第19-21页 |
·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效率观念、平权意识、全球眼光和更新知识 | 第19-20页 |
·效率观念 | 第19页 |
·平权意识 | 第19页 |
·全球眼光 | 第19-20页 |
·知识更新 | 第20页 |
·因特网将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 第20页 |
·网络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素质提高 | 第20-21页 |
·网络时代有利于新型代际关系形成 | 第21页 |
·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21-24页 |
·信息泛滥,将使一些大学生成为“数字化人” | 第21-22页 |
·大学生面临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的潜在渗透和影响 | 第22-23页 |
·大学生受网络色情影响的危险程度在增大 | 第23页 |
·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问题 | 第23-24页 |
·大学生擅长网络交际却在现实社会中落寞 | 第24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4-44页 |
·访谈法 | 第24-27页 |
·访谈对象特征 | 第24-25页 |
·访谈内容 | 第25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27-28页 |
·个案背景 | 第27页 |
·个案大学读书表现 | 第27页 |
·个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8-44页 |
·问卷的设计思路 | 第28页 |
·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及其调查统计结果 | 第28-37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44页 |
·调查对象基本数据 | 第37-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5 研究结论、讨论与思考 | 第44-62页 |
·结论 | 第44-59页 |
·网络文化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第44-45页 |
·大学生上网时间长 | 第45页 |
·行为影响 | 第45-49页 |
·撒谎 | 第45页 |
·冲动 | 第45-46页 |
·暴戾 | 第46页 |
·色情行为 | 第46页 |
·攻击行为 | 第46-47页 |
·强化自我,压抑超我,张扬本我 | 第47页 |
·黑客文化引发大学生黑客行为 | 第47-48页 |
·膨化的匿名效应 | 第48页 |
·迷恋同一性实验 | 第48-49页 |
·感情影响 | 第49-53页 |
·大学生网民强调对社会情感的选择权 | 第49-50页 |
·形成自由至上,离经背道的审美情结 | 第50页 |
·人际互动片面化 | 第50-51页 |
·躁狂的网恋 | 第51-53页 |
·观念影响 | 第53-59页 |
·网络的高效性影响大学生网民的信息心理 | 第53页 |
·强化网民的效率观念、全球意识、平等思想、创新精神和个人时代意识 | 第53页 |
·产生技术器具依赖心理 | 第53-54页 |
·网络伪装合理化 | 第54页 |
·后承文化意识薄弱,前继文化观念明显 | 第54页 |
·影响网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观念 | 第54-55页 |
·崇尚意志自由,反对权威 | 第55页 |
·多元的道德意识和紊乱的价值取向 | 第55-56页 |
·集体主义观念进一步弱化,个人意识明显加强 | 第56-57页 |
·网络语言影响大学生的思维习惯 | 第57-58页 |
·潜在的无政府主义意识明显加强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网络存在吸引力是必然的 | 第59-60页 |
·网络的影响是主观人为的 | 第60-61页 |
·思考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