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

绪论第1-38页
 一、 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1-32页
 三、 研究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2-35页
 四、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第35-38页
第一章 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地质背景第38-60页
 第一节 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第38-49页
  一、 深层构造单元及其基本特征第38-41页
  二、 构造样式及其特征第41-43页
  三、 深层断裂系统第43-46页
  四、 构造演化史与盆地类型第46-49页
 第二节 沉积背景第49-56页
  一、 层序地层格架第49-50页
  二、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第50-54页
  三、 沉积演化规律及模式第54-56页
 第三节 地温背景第56-58页
  一、 大地热流及其演化特征第56-57页
  二、 地温场及其演化特征第57-58页
 第四节 水化学场特征第58-60页
  一、 各层水化学场特征第58页
  二、 地层水矿化度纵向变化特征第58-60页
第二章 天然气生成量及生成期的定量研究第60-95页
 第一节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对比第60-64页
  一、 天然气成因分析第60-61页
  二、 深层气的气源对比第61-64页
 第二节 气源岩空间发育特征第64页
 第三节 气源岩地化特征第64-68页
  一、 有机质丰度第64-67页
  二、 有机质类型第67-68页
 第四节 气烃岩成烃化学动力学研究第68-79页
  一、 样品与实验第68-70页
  二、 模型第70-72页
  三、 模型的标定第72-75页
  四、 结果第75-79页
 第五节 气源岩生烃潜量及丰度恢复第79-80页
 第六节 气源岩生、排气量和生排气期的定量研究第80-95页
  一、 深层气源岩的生排气期第80-82页
  二、 深层烃源岩不同时期生、排油气量第82-95页
第三章 天然气封盖条件研究第95-111页
 第一节 盖层封盖条件第95-104页
  一、 盖层宏观发育特征第95-96页
  二、 微观封闭特征第96-99页
  三、 封盖能力综合评价第99-104页
 第二节 断层封闭性评价第104-111页
  一、 断层封闭机理及评价方法优选第104-109页
  二、 断层封闭特征第109-111页
第四章 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估算第111-124页
 第一节 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的扩散机制第111页
 第二节 天然气扩散损失的地质模型及数学模型第111-112页
 第三节 天然气扩散系统划分第112-114页
 第四节 天然气扩散损失量计算及结果分析第114-124页
  一、 计算参数的确定第114-122页
  二、 天然气扩散损失量计算方法第122页
  三、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122-124页
第五章 生气条件及保存条件是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第124-134页
 第一节 天然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第124-125页
  一、 天然气藏类型第124-125页
  二、 天然气分布规律第125页
 第二节 生气条件及保存条件是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第125-134页
  一、 盖源匹配关系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第125-128页
  二、 局部盖层对天然气聚集的控制作用第128-131页
  三、 断裂对天然气运聚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第131-134页
第六章 天然气资源量评价及有利区预测第134-139页
 第一节 天然气资源量评价第134-137页
  一、 油气聚集系数的选取第134-136页
  二、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油气资源量第136-137页
 第二节 有利区预测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5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舰船电力推进系统高压整流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比喻翻译中的形象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