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S | 第3-8页 |
引言: 智能教学系统综述 | 第8-10页 |
第一章 课题介绍 | 第10-14页 |
1.1 关于课题《远程多媒体CAI系统》的概述 | 第10页 |
1.2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目前相关领域的状况 | 第11-14页 |
1.3.1 目前超媒体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智能教学系统的特征与问题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系统设计 | 第14-20页 |
2.1 系统设计思想 | 第14-15页 |
2.1.1 系统的特点分析 | 第14页 |
2.1.2 关于教学系统的设想 | 第14-15页 |
2.1.3 系统设计的出发点 | 第15页 |
2.2 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15-16页 |
2.3 系统的设计 | 第16-20页 |
2.3.1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设计 | 第16-19页 |
2.3.2 系统运行功能设计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系统教学内容分析 | 第20-24页 |
3.1 领域知识的特点 | 第20页 |
3.1.1 领域知识的定义 | 第20页 |
3.1.2 领域知识的特点 | 第20页 |
3.2 学生模型的心理特点 | 第20-22页 |
3.2.1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 第20-22页 |
3.2.2 建立学生模型机器心理指标 | 第22页 |
3.3 领域知识的组成分析 | 第22-24页 |
3.3.1 领域知识及教学特点分析 | 第22页 |
3.3.2 领域知识内容分析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各部分原理及理论 | 第24-43页 |
4.1 知识表示 | 第25-27页 |
4.1.1 语义网络的构成 | 第25-26页 |
4.1.2 节点 | 第26-27页 |
4.1.3 链 | 第27页 |
4.2 推理规则 | 第27-29页 |
4.2.1 评价规则 | 第27-28页 |
4.2.2 学法指导规则 | 第28-29页 |
4.2.3 教学方法调整规则 | 第29页 |
4.3 教育教学模型 | 第29-31页 |
4.3.1 学生模型 | 第30-31页 |
4.3.2 教师模型 | 第31页 |
4.4 推理机制 | 第31-33页 |
4.4.1 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 | 第32页 |
4.4.2 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推理 | 第32-33页 |
4.5 系统的自学习机制 | 第33-43页 |
4.5.1 机器学习综述 | 第33-34页 |
4.5.2 基于信息论的示例学习 | 第34-40页 |
4.5.2.1 基本思想 | 第34-35页 |
4.5.2.2 关于信息论的基本运算 | 第35-37页 |
4.5.2.3 计算实例 | 第37-40页 |
4.5.2.4 自学习机制 | 第40页 |
4.5.3 示例学习算法 | 第40-43页 |
4.5.3.1 自学习规则 | 第41页 |
4.5.3.2 自学习决策树 | 第41-42页 |
4.5.3.3 自学习算法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43-57页 |
5.1 数据库管理 | 第43-52页 |
5.1.1 数据库原理及组成 | 第43-44页 |
5.1.2 数据库管理算法研究 | 第44-48页 |
5.1.2.1 不合理的索引设计 | 第44-45页 |
5.1.2.2 不充分的连接条件 | 第45-46页 |
5.1.2.3 不可优化的where子句 | 第46-48页 |
5.1.3 基于数据库的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交互技术 | 第48-52页 |
5.1.3.1 动态交互网页编程技术(一)——动态控件 | 第48-49页 |
5.1.3.2 动态交互网页编程技术(二)——动态数据分页显示 | 第49-52页 |
5.2 ASP技术 | 第52-54页 |
5.2.1 Session会话对象的使用 | 第52-53页 |
5.2.2 利用ASP实现网页的密码验证 | 第53-54页 |
5.2.3 空记录处理 | 第54页 |
5.2.4 教学内容的组织技术 | 第54页 |
5.3 题库 | 第54-56页 |
5.4 开发环境说明 | 第56-57页 |
5.4.1 硬件环境 | 第56页 |
5.4.2 软件环境 | 第56-57页 |
第六章 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 第57-61页 |
6.1 系统综述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61页 |
6.2.1 使用XML标记语言 | 第57-60页 |
6.2.2 模型指标的细化 | 第60页 |
6.2.3 模板库的形成 | 第60-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