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一、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构成 | 第12-15页 |
(一) 学生受教育权的概念 | 第12页 |
(二) 学生受教育权的特点 | 第12-13页 |
(三) 学生受教育权的主体和内容 | 第13-15页 |
1. 在校学生是受教育权的基本主体 | 第13-14页 |
2. 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容 | 第14-15页 |
二、学生受教育权实现过程中的教育行政纠纷问题 | 第15-22页 |
(一) 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 第15-17页 |
1. 学校具有教育行政主体的地位与资格 | 第15-16页 |
2. 学生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 | 第16-17页 |
3. 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 第17页 |
(二) 学生受教育权实现过程中的教育行政纠纷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 | 第17-22页 |
1. 因受教育身份权引发的纠纷 | 第18页 |
2. 因受教育选择权引发的纠纷 | 第18-19页 |
3. 因受教育资助权引发的纠纷 | 第19页 |
4. 因教育参与权引发的纠纷 | 第19-20页 |
5. 因教育评价引发的纠纷 | 第20-21页 |
6. 因毕业或学位证书引发的纠纷 | 第21页 |
7. 因受教育救济权引发的纠纷 | 第21-22页 |
三、受教育权纠纷解决途径及其法律救济制度现状 | 第22-25页 |
(一) 受教育权纠纷解决途径 | 第22-23页 |
1. 教育行政申诉 | 第22-23页 |
2. 教育行政复议 | 第23页 |
3. 教育行政诉讼 | 第23页 |
(二) 我国目前学生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现状 | 第23-25页 |
1. 受教育权申诉程序不规范 | 第23-24页 |
2. 受教育权复议制度可操作性差 | 第24页 |
3. 受教育权行政诉讼制度缺乏法律依据 | 第24-25页 |
四、完善我国学生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 | 第25-30页 |
(一) 完善受教育权申诉制度 | 第25-27页 |
1. 建立公正的申诉机构 | 第25-26页 |
2. 明确学生申诉的受案范围 | 第26页 |
3. 保障学生申诉权的具体程序权利及其制度 | 第26-27页 |
(二) 完善学生受教育权行政复议制度 | 第27-28页 |
1. 完善学生受教育权行政复议的程序规范 | 第27页 |
2. 完善学生受教育权行政复议与其他救济制度的配套衔接 | 第27-28页 |
(三) 确立受教育权行政诉讼制度 | 第28-30页 |
1. 明确受教育权的可诉性 | 第28页 |
2. 确立学校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