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线理论的锥束CT图像重建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X射线以及传统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的历史 | 第9-10页 |
·CT扫描机的历史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CT扫描机硬件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CT扫描机重建算法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CT图像重建原理 | 第15-27页 |
·CT图像重建的基础概念 | 第15-18页 |
·CT实验投影数据的模拟 | 第18-21页 |
·模拟投影计算方式 | 第19-21页 |
·常用的几种模型 | 第21页 |
·CT重建基本原理 | 第21-25页 |
·Radon变换 | 第21-23页 |
·傅里叶中心切片定理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二维CT图像重建算法 | 第27-41页 |
·滤波反投影算法与基于平行束投影的CT图像重建 | 第27-30页 |
·基于扇束投影的CT图像重建 | 第30-34页 |
·二维重建中滤波器的设计 | 第34-40页 |
·理想滤波器 | 第35页 |
·常用滤波函数 | 第35-39页 |
·滤波函数总结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三维锥束CT重建算法 | 第41-53页 |
·FDK重建算法 | 第42-45页 |
·FDK算法的变形算法 | 第45-48页 |
·利用共轭光线构造权函数改进FDK算法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PI线重建算法 | 第53-69页 |
·PI线重建基础介绍 | 第53-58页 |
·坐标系的介绍 | 第54-56页 |
·PI线 | 第56-57页 |
·Tam-Danielson窗口 | 第57-58页 |
·FBP算法 | 第58-62页 |
·FBP算法推导 | 第58-60页 |
·对于FBP算法的计算机实现 | 第60-62页 |
·BPF算法 | 第62-67页 |
·BPF算法推导 | 第62-64页 |
·对于BPF算法的计算机实现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9-77页 |
·CT图像重建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 第69-70页 |
·基于PI线的螺旋锥束CT重建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70-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