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9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β-葡聚糖概述 | 第17-18页 |
·β-1,3-1,4-葡聚糖酶 | 第18-25页 |
·β-葡聚糖酶的分类 | 第18-20页 |
·β-1,3-1,4-葡聚糖酶的来源 | 第20-21页 |
·β-1,3-1,4-葡聚糖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不同微生物来源的β-1,3-1,4-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第23-24页 |
·β-1,3-1,4-葡聚糖酶的应用现状 | 第24-25页 |
·β-葡聚糖酶的生产 | 第25-36页 |
·提取分离法 | 第26页 |
·生物合成法 | 第26-36页 |
·β-葡聚糖酶的基因克隆和表达研究 | 第36-44页 |
·β-1,3-1,4-葡聚糖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36页 |
·杂合酶和热稳定性 | 第36-38页 |
·原核表达系统 | 第38-39页 |
·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的外分泌 | 第39-41页 |
·pET系列原核表达系统 | 第41-44页 |
·β-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 第44-47页 |
·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 第44-46页 |
·亲和层析技术 | 第46-4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研究内容及选题意义 | 第48-49页 |
第二章 生产β-葡聚糖酶的重组大肠杆菌JM109(pLF3)流加发酵研究 | 第49-65页 |
·材料 | 第49-51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49-50页 |
·试剂 | 第50页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50-5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种子培养 | 第51页 |
·摇瓶水平培养条件优化 | 第51-52页 |
·发酵罐间歇发酵 | 第52页 |
·发酵罐流加培养 | 第52-53页 |
·细胞干重的测定 | 第53页 |
·发酵液OD值测定 | 第53页 |
·OD值与细胞干重的校正 | 第53页 |
·胞外酶活测定 | 第53-54页 |
·高碘酸氧化法测定的甘油浓度(陈耀祖,1984)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63页 |
·摇瓶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54-57页 |
·发酵罐间歇发酵 | 第57-59页 |
·发酵罐流加发酵培养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三章 β-1,3-1,4-葡聚糖酶分泌表达载体pET22-bgl-(kil-Km)的构建以及在E.coil JM109中的表达 | 第65-87页 |
·材料 | 第65-67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65页 |
·工具酶 | 第65页 |
·试剂 | 第65-66页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66-6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75页 |
·重组载体pET-22-bgl的构建 | 第67-72页 |
·重组载体pET22-bgl-(kil-Km)的构建 | 第72-74页 |
·将重组质粒pET-22-bgl-(kil-Km)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 | 第74页 |
·含有重组质粒pET-22-bgl-(kil-Km)的大肠杆菌分泌表达β-1,3-1,4-葡聚糖酶 | 第74-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5-86页 |
·重组质粒pET-22-bgl的构建 | 第75-78页 |
·kil-Km分泌盒的插入 | 第78-81页 |
·重组质粒pET-22-bgl-(kil-Km)构建过程图谱 | 第81-82页 |
·含有重组质粒pET-22-bgl-(kil-Km)的大肠杆菌分泌表达β-1,3-1,4-葡聚糖酶 | 第82-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四章 重组大肠杆菌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 第87-104页 |
·材料 | 第87-88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87页 |
·试剂 | 第87页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87-8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8页 |
·实验方法 | 第88-90页 |
·培养条件 | 第88页 |
·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 第88页 |
·最佳碳源、氮源的选择 | 第88-89页 |
·碳源、氮源浓度的确定 | 第89页 |
·适宜碳氮比的确定 | 第89页 |
·响应面实验 | 第89页 |
·胞内粗酶液和胞外粗酶液的制备 | 第89页 |
·酶活测定 | 第89-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102页 |
·两重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和产酶的比较 | 第90-91页 |
·不同碳源对细胞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 第91-92页 |
·不同氮源对细胞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 第92-93页 |
·乳糖浓度对细胞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 第93-94页 |
·酪蛋白胨浓度对细胞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 第94-95页 |
·碳氮比对细胞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 第95-96页 |
·响应面方法优化培养基 | 第96-100页 |
·重组E.coli BL21(DE3)-pET-22-bgl-(kil-Km)在优化培养基中的培养 | 第100-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带有组氨酸标签的杂合β-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表征 | 第104-116页 |
·材料 | 第104-105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104页 |
·试剂 | 第104页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104-10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05页 |
·实验方法和培养条件 | 第105-108页 |
·培养条件 | 第105-106页 |
·粗酶液的获得 | 第106页 |
·酶的分离纯化 | 第106页 |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 | 第106-107页 |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浓度 | 第107页 |
·胞外酶活测定 | 第107页 |
·SDS-PAGE电泳 | 第107-10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4页 |
·重组酶的亲和层析纯化 | 第108-109页 |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 | 第109-114页 |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6-119页 |
·本研究主要结果 | 第116-117页 |
·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附录 | 第127-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