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37页 |
·问题提出及研究价值 | 第13-19页 |
·问题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问题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32页 |
·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20-31页 |
·国内学者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创新要点及结构安排 | 第32-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创新要点 | 第34-35页 |
·研究框架及章节安排 | 第35-37页 |
1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特征 | 第37-69页 |
·合资企业的概念界定、主要形式及其演进和现状 | 第37-41页 |
·合资企业的概念界定及主要形式 | 第37-38页 |
·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 第38-39页 |
·合资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中国的影响 | 第39-41页 |
·核心员工管理特征 | 第41-45页 |
·核心员工的含义 | 第41-42页 |
·核心员工的构成及特征 | 第42-43页 |
·核心员工的作用及管理现状 | 第43-45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管理面临的文化差异特征 | 第45-69页 |
·文化及文化差异比较(以中美日为例) | 第45-61页 |
·企业文化的层面及在管理中的体现 | 第61-63页 |
·合资企业的文化特征 | 第63-69页 |
2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问题的三维分析框架 | 第69-93页 |
·霍夫斯泰德的民族文化维度理论评析 | 第69-79页 |
·霍夫斯泰德民族文化维度理论 | 第69-77页 |
·霍氏理论适用性及局限性评析 | 第77-79页 |
·组织承诺理论及其评析 | 第79-82页 |
·组织承诺概念的演进 | 第79页 |
·组织承诺的理论模式 | 第79-81页 |
·组织承诺理论对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意义 | 第81-82页 |
·X 效率理论及其意义 | 第82-87页 |
·X 效率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82-84页 |
·X 效率理论对核心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 第84-87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问题的三维分析框架构建 | 第87-93页 |
·三维分析框架的形成 | 第87-90页 |
·三维分析框架的特点 | 第90-93页 |
3 基于4PS 活动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分析 | 第93-124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文化差异文化冲突调查 | 第93-97页 |
·调查研究背景及调查结果统计 | 第93-95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管理调查结果 | 第95-97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4PS 管理活动分析 | 第97-116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招聘录用POSITION 管理活动 | 第97-102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培训开发PROMOTION 管理活动 | 第102-108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薪酬PAYMENT 管理活动 | 第108-113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绩效考评PERFORMANCE 管理活动 | 第113-116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 | 第116-124页 |
·合资企业的文化差异表现 | 第116-118页 |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 第118-124页 |
4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跨文化管理模型设计 | 第124-153页 |
·合资企业文化适应过程分析 | 第124-132页 |
·文化适应的基本阶段 | 第124-126页 |
·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126-132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沟通 | 第132-138页 |
·跨文化沟通模式分析 | 第132-133页 |
·跨文化沟通的阶段 | 第133-136页 |
·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 第136-138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跨文化管理模型 | 第138-153页 |
·TCHRM 模型形成 | 第138-142页 |
·TCHRM 模型的三层面与4PS 管理 | 第142-153页 |
5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跨文化管理模型检验与实施 | 第153-180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模型效度验证及因子分析 | 第153-162页 |
·TCHRM 模型检验 | 第153-157页 |
·研究结论分析 | 第157-162页 |
·合资企业核心员工TCHRM 模型具体应用策略 | 第162-180页 |
·有效跨文化沟通模块的实施 | 第162-170页 |
·共同管理制度模块的实施 | 第170-176页 |
·共同企业文化模块的实施 | 第176-1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80-181页 |
·主要结论 | 第180页 |
·进一步展望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5页 |
致谢 | 第185-1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86-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