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管执法的合法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课题来源和背景情况 | 第9-10页 |
二、我国城管执法的发展过程 | 第10-13页 |
(一) 多头执法模式 | 第11页 |
(二) 专业管理模式 | 第11页 |
(三) 建管合一模式 | 第11-12页 |
(四) 联合执法模式 | 第12-13页 |
三、其他国家关于城市管理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其他国家关于城市管理的执法实践经验举例 | 第13-14页 |
(二) 其他国家关于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经验举例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我国城管执法行为概述 | 第16-21页 |
一、城管的起源和发展 | 第16-18页 |
(一)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雏形期 | 第16-17页 |
(二)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发展和相对成熟期 | 第17-18页 |
二、城管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一)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第18-19页 |
(二) 综合行政执法 | 第19页 |
三、我国城管执法的原则 | 第19-21页 |
(一)服务性执法原则 | 第19-20页 |
(二) 依法行政原则 | 第20页 |
(三) 执法监督原则 | 第20-21页 |
(四) 权责统一性执法原则 | 第21页 |
第二章 合法性的引入 | 第21-31页 |
一、合法性的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一) 规范性合法性理论 | 第22-23页 |
(二) 经验性合法性理论 | 第23-24页 |
(三) 重建性合法性理论 | 第24页 |
二、由合法性的四个维度到合法性的四种类型 | 第24-31页 |
(一) 合法性的四个维度 | 第24-29页 |
(二) 合法性的四种类型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城管执法过程中政府行为合法性困境 | 第31-41页 |
一、社会合法性困境 | 第31-32页 |
二、法律合法性困境 | 第32-35页 |
(一) 国家立法过于原则,欠缺可操作性 | 第32-33页 |
(二) 地方性立法没有足够的权威性 | 第33-34页 |
(三) 部分执法依据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现象 | 第34-35页 |
三、行政合法性困境 | 第35-39页 |
(一) 城管执法程序不完善 | 第36页 |
(二) 部分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36-37页 |
(三) 没有制定合理的目标考核制度 | 第37-38页 |
(四) 对城管执法权的监督约束不力 | 第38-39页 |
四、绩效合法性困境 | 第39-41页 |
(一) 失业人群和流动人口无法得到妥善安置 | 第39-40页 |
(二)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信誉降低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加强我国城管执法合法性 | 第41-49页 |
一、加强社会合法性 | 第41-43页 |
(一) 着重城管执法人员道德建设和素质提高 | 第41-42页 |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42页 |
(三) 保障社会公正和民主法治 | 第42-43页 |
二、加强法律合法性 | 第43-45页 |
(一) 规范执法主体资格 | 第43-44页 |
(二) 坚持依法执法,完善相关立法 | 第44-45页 |
三、加强行政合法性 | 第45-48页 |
(一) 优化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 | 第45页 |
(二) 充分利用市场、社会的协调作用 | 第45-46页 |
(三) 完善对城管的监督机制 | 第46-47页 |
(四) 创新城管管理方式 | 第47-48页 |
四、加强绩效合法性 | 第48-49页 |
(一) 健全城管责任追究机制 | 第48-49页 |
(二) 完善司法救助新体系 | 第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