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剖析--基于南通大学的个案研究

论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1-32页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第12-14页
  (一)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第13页
  (二)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出现的“官僚化”倾向第13-14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4-22页
  (一)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8页
   1、学生干部素质研究第15-16页
   2、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与冲突研究第16-17页
   3、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第17-18页
  (二) 国外研究综述第18-22页
   1、大学人才素质要求以及培养模式研究第18-19页
   2、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组织模式研究第19-22页
 三、研究范围与课题概念界定第22-26页
  (一) 以南通大学的学生干部及其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第22-24页
  (二)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24页
  (三) 核心概念界定:官僚主义、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第24-26页
 四、研究方案与调查样本、工具的设计第26-32页
  (一) 研究的大致过程第26-27页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27页
  (三) 调查对象的样本构成第27-32页
第一章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特征及负面影响第32-50页
 一、学生组织机构臃肿,事权分散,效率低下第32-38页
  (一) 学生组织机构部门众多,人员膨胀,人浮于事第32-36页
  (二) 事权分散,工作僵化第36-37页
  (三) 应付文山会海,文牍主义盛行第37-38页
 二、学生干部中存在的“官僚化”倾向第38-44页
  (一) 谋职动机存在功利化倾向第38-40页
  (二) 脱离群众,服务意识淡薄第40-41页
  (三) 热衷权力,以权谋私,似有寻租现象第41-43页
  (四) 盲目追求政绩,大做表面文章第43页
  (五) 拉帮结派,内耗严重第43-44页
 三、该倾向的负面影响第44-50页
  (一) 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减弱,干群矛盾凸现第44-45页
  (二) 脱离群众,学生干部的影响不敌非正式组织第45-46页
  (三)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起到效果第46-47页
  (四) 对良好校风传统构成威胁第47-48页
  (五) “准官僚”步入社会:教育终极目的错位第48-50页
第二章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分析第50-63页
 一、学生干部制度被单纯地视为维护“高校政治稳定”的工具第50-52页
 二、任用精英,过于重才不重德第52-54页
 三、机械的科层制管理方式是“官僚化”倾向的制度性根源第54-57页
  (一) 学生组织等级森严,阻碍了学生干部主体精神的发挥第54-55页
  (二) 过细的层级划分降低了管理效率第55-56页
  (三) 缺乏制约机制,助长了学生干部“官僚化”第56-57页
 四、社会转型期的“综合症”第57-60页
  (一) 家长、社会存在教育功利倾向第58-59页
  (二) 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冲击校园第59-60页
 五、高校德育工作的弱化第60-63页
第三章 抑制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对策分析第63-79页
 一、加强并不断完善学生干部制度建设第63-72页
  (一) 利用干部选聘机会加强“从政为民”思想的教育第64-65页
  (二) 采用“活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打破僵化的部门设置第65-66页
  (三) 设立弹性的部门结构和职位,用“轮流制”替代“终身制”第66-68页
  (四) 制定多维度的学生干部激励制度第68-69页
  (五)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完善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制度第69-72页
 二、强调学生干部榜样的意义,加大高校德育工作力度第72-74页
  (一) 加强学生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第72-73页
  (二) 激活学生干部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第73页
  (三) 以“两课”为突破口,构建“一体化”育人机制第73-74页
 三、将人文教育思想贯穿于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第74-79页
  (一) 以人为本,对学生干部尝试采用人文管理的方式第75-76页
  (二) 关注个性心理,注重教育的情感性和艺术性第76-77页
  (三) 培育学生干部的创造素质第77-79页
结语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一: 对普通同学的调查问卷第84-87页
附录二: 对学生干部的调查问卷第87-91页
附录三: 对教师的调查问卷第91-94页
附录四: 对教师的访谈提纲第94-95页
后记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以N大学为个案
下一篇:中学扁平化管理改革的案例研究--基于上海市S中学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