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3页 |
第2章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概述 | 第23-56页 |
·团队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组织理论 | 第23-25页 |
·团队理论 | 第25-31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 第31-41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 | 第31-36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要特征 | 第36-38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作用 | 第38-41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环境因素 | 第41-49页 |
·制度环境 | 第41-46页 |
·市场环境 | 第46-47页 |
·文化环境 | 第47-49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结构 | 第49-56页 |
·科研创新团队的运作模式 | 第49-50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结构类型 | 第50-53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模式 | 第53-56页 |
第3章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审视 | 第56-75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现状 | 第56-62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历程 | 第56-60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 | 第60-62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62-66页 |
·团队组建目标定位不明确 | 第63页 |
·团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 第63-64页 |
·团队管理制度不够科学 | 第64-65页 |
·团队高素质科研人员匮乏 | 第65页 |
·团队凝聚力不够 | 第65-66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问题的归因 | 第66-75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66-70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制度障碍 | 第70-71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学术梯队建设不稳定 | 第71-73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文化建设薄弱 | 第73-75页 |
第4章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案例分析 | 第75-92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举要 | 第75-90页 |
·北京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方法 | 第75-77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措施 | 第77-81页 |
·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 | 第81-84页 |
·王立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个案 | 第84-90页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启示 | 第90-92页 |
·稳定的研究方向 | 第90页 |
·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 第90-91页 |
·先进的科研设施 | 第91页 |
·健全的团队制度 | 第91-92页 |
第5章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 | 第92-134页 |
·强化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宏观指导 | 第92-94页 |
·政府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 | 第92-93页 |
·高校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 第93-94页 |
·健全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制度 | 第94-106页 |
·确立规范的管理理念 | 第94-95页 |
·健全科学的领导机制 | 第95-97页 |
·构建多元的激励机制 | 第97-101页 |
·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101-106页 |
·准确定位科研创新团队目标 | 第106-111页 |
·明确前沿的科研项目 | 第106页 |
·注重特色学科发展 | 第106-107页 |
·发展学科交叉促进原始创新 | 第107-111页 |
·创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 | 第111-113页 |
·构建高层次科研创新基地 | 第111-112页 |
·合理吸纳与分配科研资源 | 第112-113页 |
·完善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及培养 | 第113-122页 |
·学科带头人的遴选方法 | 第113-120页 |
·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机制 | 第120-122页 |
·优化学术梯队结构 | 第122-128页 |
·以学科领军人才为团队核心 | 第122-123页 |
·采用“扁平式”梯队组织结构 | 第123-125页 |
·整合高校基层学术组织 | 第125-126页 |
·创新人才的培养 | 第126-128页 |
·加强以人为本的创新团队文化建设 | 第128-134页 |
·共同的价值追求 | 第128-129页 |
·厚实的创新素养 | 第129页 |
·清新的治学学风 | 第129-130页 |
·浓郁的合作氛围 | 第130-131页 |
·自由的学术环境 | 第131-132页 |
·和谐的文化理念 | 第132-134页 |
结语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