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研究的现实价值 | 第12-13页 |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区域品牌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外部规模经济层面上的区域品牌研究 | 第14页 |
·区域竞争优势层面上的区域品牌研究 | 第14-15页 |
·产业组织层面上的区域品牌研究 | 第15-16页 |
·区域品牌研究评述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33页 |
·产业集群 | 第19-24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20-22页 |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第22-24页 |
·品牌 | 第24-27页 |
·品牌的界定 | 第24-25页 |
·品牌的特征 | 第25-26页 |
·品牌的分类 | 第26页 |
·品牌的作用 | 第26-27页 |
·区域品牌 | 第27-33页 |
·区域品牌概念的提出 | 第27-28页 |
·区域品牌的特征 | 第28-29页 |
·区域品牌的类型 | 第29-31页 |
·区域品牌的优势 | 第31-33页 |
3 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关系 | 第33-37页 |
·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 | 第33页 |
·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品牌的维护 | 第33-34页 |
·区域品牌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 | 第34-36页 |
·区域品牌是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 第36-37页 |
4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形成机制分析 | 第37-43页 |
·区域品牌的形成条件 | 第37-40页 |
·区域品牌的形成路径分析 | 第40-41页 |
·区域品牌的形成过程分析 | 第41-43页 |
5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激励模型”的构建 | 第43-58页 |
·集群内企业选择区域品牌的经济学分析 | 第43-47页 |
·假设 | 第44页 |
·区域品牌与集群企业需求曲线的变化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集群企业建设区域品牌的“激励模型” | 第47-52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7-48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48-49页 |
·集群内企业行为的约束条件分析 | 第49-51页 |
·基于“激励模型”的集群企业建设区域品牌的策略设计 | 第51-52页 |
·区域品牌建设“激励模型”的“自增强”和“免疫”机制分析 | 第52-55页 |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激励模型”的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创造激励性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 第55-56页 |
·对教育与科研进行持续的投资 | 第56页 |
·提供与改善集群的公共基础设施 | 第56页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作用 | 第56-58页 |
6 我国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风险与规避 | 第58-68页 |
·区域品牌“公地风险”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9-60页 |
·区域品牌“公地风险”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 第60-62页 |
·基于博弈分析的区域品牌建设风险的具体表现 | 第62-65页 |
·搭便车行为 | 第62-63页 |
·营养不良 | 第63页 |
·过度使用 | 第63-64页 |
·品牌空心化 | 第64页 |
·柠檬市场 | 第64-65页 |
·基于博弈分析的区域品牌建设风险的规避策略 | 第65-68页 |
·避免“抓大放小”的误区,加强对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管理 | 第65页 |
·培育协作竞争型产业集群文化,营造共建区域品牌的氛围 | 第65-66页 |
·规范区域品牌管理,明确区域品牌管理的主体 | 第66页 |
·增强集群区域品牌的经营管理,持续提升区域品牌的资产价值 | 第66-68页 |
7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形成与建设实证分析 | 第68-97页 |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 第68-71页 |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 | 第71-74页 |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的效应分析 | 第74-76页 |
·品牌知名度 | 第74页 |
·品牌美誉度 | 第74-75页 |
·品牌忠诚度 | 第75页 |
·品牌联想 | 第75-76页 |
·市场影响力 | 第76页 |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 第76-85页 |
·优势 | 第77-79页 |
·劣势 | 第79-82页 |
·机遇 | 第82-83页 |
·威胁 | 第83-85页 |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对策 | 第85-97页 |
·“景德镇”区域品牌与其他区域品牌走合作扩展型道路 | 第85-86页 |
·加大“瓷都”品牌的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 | 第86-87页 |
·实现“瓷文化”与“茶文化”相融合,拓展景德镇陶瓷发展平台 | 第87-88页 |
·虚拟运营“景德镇”区域品牌,整合区域内外资源 | 第88-89页 |
·扶持二线品牌发展,打造品牌梯队,建立完善的区域品牌支撑体系 | 第89-90页 |
·吸引全球价值链中主导企业的进驻,构筑陶瓷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 | 第90页 |
·转化集群发展模式,实现内外集群要素的转化结合 | 第90-92页 |
·培养陶瓷企业以技术、品牌参与竞争的意识,加强自主创新 | 第92页 |
·制定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推动陶瓷产业化经营 | 第92-94页 |
·组成官、产、学、研战略联盟,合力打响景德镇陶瓷品牌 | 第94-95页 |
·整治和规范景德镇陶瓷国内外展销行为,保护“瓷都”金字招牌 | 第95页 |
·加强区域品牌的产权保护,维护好区域品牌 | 第95-97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7-98页 |
·研究展望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 | 第105-112页 |
附录 1:景德镇陶瓷古窑址分布图 | 第105-106页 |
附录 2: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分布图(一) | 第106-107页 |
附录 3: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分布图(二) | 第107-108页 |
附录 4:景德镇海上陶瓷之路示意图 | 第108-109页 |
附录 5:景德镇陶瓷陆路运输示意图 | 第109-110页 |
附录 6:景德镇陶瓷出国(境)展销管理办法(试行) | 第110-112页 |
附录 7:景德镇陶瓷国内展销管理办法(试行)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