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与选题缘由 | 第10-15页 |
(一)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二) 选题缘由 | 第14-15页 |
二、研究时间断限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一) 研究的时间断限 | 第15页 |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三、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 资料来源 | 第16-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乾隆朝所处的历史背景 | 第19-22页 |
一、政治 | 第19-20页 |
二、经济 | 第20-21页 |
三、文化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乾隆朝的佛教政策 | 第22-44页 |
一、管束宫廷僧人 | 第22-25页 |
二、严守内廷机密 | 第25-27页 |
三、以恢复度牒制度为核心的佛道新政 | 第27-39页 |
(一) 恢复度牒制度 | 第28-32页 |
(二) 督抚奏报僧道制度的实施与废弛 | 第32-37页 |
(三) 度牒制度的废止 | 第37-39页 |
四、禁止擅造寺观庙宇及加强对僧尼女冠的禁约 | 第39-44页 |
(一) 禁擅造寺观神祠 | 第39-41页 |
(二) 加强对尼僧女冠的禁约 | 第41-44页 |
第三章 乾隆朝佛教政策制定的原因 | 第44-75页 |
一、对清代各朝佛教政策的简要回顾 | 第44-63页 |
(一) 清建国前女真人的佛教信仰 | 第44-48页 |
(二)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的佛教政策 | 第48-53页 |
(三) 顺治朝时期的佛教政策 | 第53-54页 |
(四) 康熙朝时期的佛教政策 | 第54-59页 |
(五) 雍正朝时期的佛教政策 | 第59-63页 |
二、乾隆即位前与佛教的关系——以《乐善堂全集》为中心 | 第63-67页 |
三、乾隆帝对佛教的再认识 | 第67-75页 |
(一) 坚持儒释同理 | 第68-69页 |
(二) 对僧人群体的再认识 | 第69-75页 |
第四章 乾隆朝佛教政策的影响 | 第75-80页 |
一、度牒制度之功与过 | 第75-77页 |
二、乾隆朝佛教政策之影响 | 第77-80页 |
第五章 对清代佛教衰落说的重新评估 | 第80-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后记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