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零偏VSP衰减特性Q值正反演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概述第8-13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8-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正演带有衰减的合成地震记录第10-11页
     ·衰减特性Q 值反演第11页
   ·技术路线第11-13页
     ·Ganley 理论正演零偏VSP第12页
     ·质心频率偏移法反演Q 值第12-13页
第二章 地震波的吸收、衰减及相应的弹性波方程第13-21页
   ·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特性第13-17页
     ·地震波衰减机理第13-15页
     ·地震波衰减影响因素第15-17页
   ·地震波品质因子Q第17-21页
     ·品质因子Q 与吸收系数的关系第17-19页
     ·品质因子与复弹性变量之间的关系第19-20页
     ·指数阻尼的弹性波方程第20-21页
第三章 零偏VSP 中Q 值正演第21-42页
   ·带有衰减的合成地震记录第21-22页
   ·反射、透射系数及相速度的计算第22-23页
     ·吸收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第22页
     ·相速度、复速度的计算第22-23页
   ·带有衰减的合成地震记录方程第23-29页
     ·带有衰减的合成记录方程(震源位于地表)第24-26页
     ·带有衰减的合成记录方程(震源位于地下某一深度)第26-29页
   ·合成地震记录的步骤第29-30页
   ·合成记录结果的生成及结果分析第30-41页
     ·程序流程第30-32页
     ·生成结果分析第32-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零偏VSP 中Q 值反演第42-67页
   ·Q 值反演方法第42-45页
     ·振幅衰减法第42-43页
     ·频谱比法第43-44页
     ·质心频率偏移法(CFS)第44-45页
   ·质心频率偏移法(CFS)原理第45-47页
   ·CFS 方法计算过程第47-49页
     ·计算步骤第47-48页
     ·CFS 方法计算Q 值流程第48-49页
   ·Q 值反演结果及对比第49-59页
     ·对薄层的反应第50-51页
     ·不同波场的作用第51-55页
     ·反演速度的选取第55-56页
     ·频带宽度的影响第56-58页
     ·震源不在地表的情形第58-59页
   ·实际资料处理第59-65页
     ·用于地层的划分及对比第59-62页
     ·用于反Q 滤波.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结论及建议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地区近10000年以来气候变化特征
下一篇:时移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区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