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8页 |
·国际上气候理论的研究 | 第11-13页 |
·东亚季风理论的发展 | 第13-15页 |
·黄土高原第四纪及全新世的研究 | 第15-18页 |
·西安地区近10000 年以来气候变迁的研究 | 第18页 |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理环境概况 | 第21-24页 |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 第21-2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气候 | 第21页 |
·植被 | 第21-22页 |
·区域地质地貌概况 | 第22-24页 |
·地层 | 第22页 |
·地质构造 | 第22-23页 |
·地貌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剖面地层划分及年代的测定 | 第24-30页 |
·研究剖面地层划分 | 第24-25页 |
·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全新世黄土剖面 | 第24-25页 |
·泾阳新庄村全新世黄土剖面 | 第25页 |
·年代的测定及划分 | 第25-30页 |
·~(14)C 测年的原理和方法 | 第25-26页 |
·AMS ~(14)C 年代的测定 | 第26-27页 |
·年代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替代性指标的选择及其反映的古气候变迁 | 第30-43页 |
·泾阳新庄村剖面的磁化率分析 | 第30-36页 |
·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 第30-31页 |
·泾阳新庄村剖面磁化率的曲线特征 | 第31页 |
·泾阳新庄村剖面磁化率反映的古气候变迁 | 第31-36页 |
·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剖面的粒度分析 | 第36-43页 |
·粒度分析的古气候意义 | 第36-37页 |
·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剖面粒度曲线的特征 | 第37-42页 |
·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剖面粒度曲线反映的古气候变迁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西安地区近10000 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征 | 第43-51页 |
·研究区两个替代指标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43-45页 |
·西安地区全新世黄土记录的气候变化与其周边同期气候波动对比 | 第45-47页 |
·与古里雅冰芯全新世气候记录曲线的对比 | 第47-48页 |
·西安地区近 10000 年以来气候阶段划分 | 第48-50页 |
·对近10000 年以来气候波动内在机制的探讨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