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导言 | 第14-28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价值 | 第14-16页 |
第二节 研究述评及拓展之可能 | 第16-22页 |
一 中、日学界关于冈千仞及其《观光纪游》的研究述评 | 第16-20页 |
(一) 探讨冈千仞之生平与学术 | 第16页 |
(二) 析论冈千仞与中国文士的交往 | 第16-17页 |
(三) 探析《观光纪游》之成书与版本 | 第17页 |
(四) 研究《观光纪游》之思想价值与史料价值 | 第17-20页 |
1. 史料价值 | 第19页 |
2. 文学文化 | 第19-20页 |
3. 地域文化 | 第20页 |
二 冈千仞及其《观光纪游》研究的拓展 | 第20-22页 |
(一) 文学文化层面的开拓 | 第20-21页 |
(二) 历史思想层面的挖掘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22-24页 |
第四节 文献资料基本概况 | 第24-26页 |
一 朝鲜 | 第24-25页 |
二 越南 | 第25页 |
三 日本 | 第25页 |
四 欧美 | 第25-26页 |
第五节 研究架构与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一章 域外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 | 第28-62页 |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后期朝鲜人与越南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 | 第28-43页 |
一 十九世纪中后期朝鲜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 | 第28-35页 |
(一) 朝鲜人中国行纪概说 | 第28-29页 |
(二) 清代朝鲜人中国行纪——以李正臣《燕行录》为例 | 第29-30页 |
(三) 近代朝鲜人中国行纪——从金允植四部中国行纪说起 | 第30-35页 |
二 十九世纪中后期越南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 | 第35-43页 |
(一) 越南人中国行纪概说 | 第35-36页 |
(二) 越南人中国行纪的价值 | 第36-39页 |
(三) 近代越南人中国行纪——以《往津日记》、《建福元年如清日程》为例 | 第39-43页 |
第二节 “千岁丸”上海行后日本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 | 第43-49页 |
一 近代以前日本人中国行纪概说 | 第43-44页 |
二 近代日本人中国行纪——从“千岁丸”见闻录到《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 | 第44-49页 |
(一) “千岁丸”见闻录 | 第44-47页 |
(二) 《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洋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 | 第49-62页 |
一 从西海到中土——西方的中国形象 | 第49-52页 |
二 近代西洋人中国行纪——从《中国总论》到《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 第52-62页 |
(一) 卫三畏《中国总论》 | 第52-55页 |
(二) 丁韪良《花甲忆记》 | 第55-58页 |
(三) 绿蒂《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 第58-62页 |
第二章 冈千仞与《观光纪游》 | 第62-124页 |
第一节 冈千仞生平与学术考论 | 第62-79页 |
一 冈千仞生平 | 第62-66页 |
二 冈千仞之学术 | 第66-79页 |
(一) 冈千仞之著述 | 第66-78页 |
1. 《米利坚志》二册四卷(1875以后) | 第66-67页 |
2. 《法兰西志》二册六卷(1878) | 第67-69页 |
3. 《东旋诗纪》一册不分卷(1880) | 第69-70页 |
4. 《北游诗草》一册二卷(1881) | 第70-71页 |
5. 《尊攘纪事》四册八卷(1882) | 第71-72页 |
6. 《涉史偶笔》三册六卷、《涉史续笔》二册七卷(1882) | 第72-73页 |
7. 《订正尊攘纪事补遗》二册四卷(1884) | 第73-74页 |
8. 《讷耳逊传》一册六卷(1887) | 第74页 |
9. 《日本诗军》一册不分卷附《乌合集》全一册不分卷(1895) | 第74-76页 |
10. 《仙台志料》三册首一卷十八卷(1897) | 第76页 |
11. 《山寺揽胜志》一册不分卷(1901) | 第76页 |
12. 《钦仰录》一册不分卷(1908) | 第76-77页 |
13. 《藏名山房文初集》三册六卷(1920) | 第77-78页 |
(二) 冈千仞之藏书 | 第78-79页 |
第二节《观光纪游》成书与版本问题再探 | 第79-89页 |
一 《观光纪游》之成书 | 第80-85页 |
二 《观光纪游》之版本 | 第85-89页 |
第三节 《观光纪游》与冈千仞的中国观 | 第89-124页 |
一、中国行之前冈千仞的中国观 | 第89-92页 |
二、中国行期间冈千仞的中国观 | 第92-124页 |
(一) 城市印象 | 第94-103页 |
1. 上海相 | 第94-96页 |
2. 苏杭相 | 第96-99页 |
3. 燕京相 | 第99-101页 |
4. 粤南相 | 第101-103页 |
(二) 重大事件 | 第103-113页 |
1. 琉球处分 | 第103-104页 |
2. 中法战争 | 第104-110页 |
3. 甲申事变 | 第110-113页 |
(三) 社会问题与“药石之语” | 第113-124页 |
1. 烟毒 | 第113-114页 |
2. 科举 | 第114-118页 |
3. 贪毒 | 第118-119页 |
4. “药石之语” | 第119-124页 |
第三章 《观光纪游》与晚清域外人的中国行纪 | 第124-148页 |
第一节 从《观光纪游》看冈千仞与清人的交往 | 第124-128页 |
第二节 近代中国人眼中的冈千仞中国行 | 第128-148页 |
一、晚清文集视野里的冈千仞中国行 | 第128-142页 |
(一) 1884年前清人文集里的冈千仞 | 第128-130页 |
(二) 中国行期间清人文集里的冈千仞 | 第130-135页 |
(三) 近代中国知识人文集里的冈千仞 | 第135-142页 |
二、晚清传媒视野里的冈千仞中国行——以《申报》为中心 | 第142-148页 |
余论 异域之眼:借他者之镜反躬自省 | 第148-150页 |
附录 | 第150-192页 |
一 东京都立图书馆特别买上文库"网千仞旧藏资料"目录1 | 第150-160页 |
二 《丛刊》本与《集成》本、整理本的文字校勘 | 第160-162页 |
三 《丛钞》本与《集成》本的文字校勘 | 第162-168页 |
四 冈千仞与中国文士交往资料汇编 | 第168-179页 |
五 《申报》对于冈千仞及其《观光纪游》的相关记载 | 第17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08页 |
引用书目 | 第192-204页 |
中文文献 | 第192-201页 |
韩国文献 | 第201页 |
日本文献 | 第201-202页 |
越南文献 | 第202页 |
英文文献 | 第202-203页 |
法文文献 | 第203-204页 |
引用论文 | 第204-208页 |
学位论文 | 第204页 |
期刊论文 | 第204-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