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后基因组学”时代布病的研究进展 | 第11-25页 |
·布病的概述 | 第11-12页 |
·布鲁氏菌免疫学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细胞内病原菌免疫学的启示 | 第12-13页 |
·天然免疫 | 第13-15页 |
·获得性免疫 | 第15-16页 |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纽带—细胞因子 | 第16-17页 |
·布鲁氏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免疫蛋白组学产生背景 | 第17页 |
·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要点 | 第18-20页 |
·“反向疫苗学”策略概览 | 第20-23页 |
·疫苗研究策略的变迁 | 第20-21页 |
·“反向疫苗学”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 第21-23页 |
·布病新型疫苗研发中“反向疫苗学”方面的基础 | 第23页 |
·展望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5-41页 |
·材料 | 第25-28页 |
·菌株 | 第2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6-28页 |
·实验条件 | 第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2页 |
·兔抗血清制备 | 第28页 |
·外膜蛋白的提取 | 第28页 |
·外膜蛋白的定量 | 第28-29页 |
·双向电泳 | 第29-30页 |
·分析型电泳凝胶的银氨法染色 | 第30页 |
·制备型电泳凝胶的考马斯亮蓝染色 | 第30页 |
·半干转印 | 第30-31页 |
·Western blot | 第31页 |
·胶图的扫描与分析 | 第31页 |
·胶内酶切 | 第31页 |
·MALDI-TOF 质谱检测 | 第31页 |
·数据库查询 | 第31-32页 |
·图像分析及免疫原性蛋白质点的确定 | 第32页 |
·免疫原性蛋白质的鉴定 | 第32页 |
·鉴定蛋白信息情况的获取 | 第32页 |
·结果 | 第32-36页 |
·2-DE 蛋白定量结果 | 第32-33页 |
·外膜蛋白不同pH 梯度和不同染色方法的双向电泳图谱 | 第33-34页 |
·外膜蛋白双向电泳Western blot 结果 | 第34-35页 |
·免疫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40页 |
·布鲁氏菌免疫相关蛋白 | 第37-39页 |
·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筛选的5 个免疫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及免疫效果研究 | 第41-66页 |
·材料 | 第41-4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41页 |
·实验条件及实验动物 | 第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42页 |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2-43页 |
·方法 | 第43-53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3-45页 |
·布鲁氏菌M5 的培养及基因组的提取 | 第45页 |
·目的基因的PCR 扩增 | 第45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鉴定和纯化回收 | 第45-46页 |
·PCR 产物与T 载体连接 | 第46页 |
·新鲜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6-47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7页 |
·重组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47页 |
·重组质粒鉴定 | 第47-48页 |
·重组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重组真核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49页 |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OS-7 细胞的瞬时表达和鉴定 | 第49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9-50页 |
·重组蛋白的小量和大量纯化 | 第50页 |
·候选疫苗免疫动物 | 第50-51页 |
·ELISA 检测免疫鼠血清抗体效价 | 第51页 |
·脾脏淋巴细胞制备 | 第51页 |
·脾脏 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 第51-52页 |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52页 |
·ELISPOT 检测脾脏细胞IFN-γ的分泌 | 第52-53页 |
·结果统计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61页 |
·免疫蛋白基因的PCR 结果和pMD18-T 克隆载体的基因测序结果 | 第53-54页 |
·免疫蛋白基因的pET32a 和pVAX1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 第54-56页 |
·免疫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结果和Western blot 鉴定结果 | 第56-58页 |
·免疫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结果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 第58页 |
·ELISA 法检测免疫鼠血清抗体效价 | 第58-59页 |
·脾脏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 第59页 |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59-60页 |
·ELISPOT 检测脾脏细胞IFN-γ的分泌 | 第60-61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DNA 疫苗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第62-63页 |
·疫苗免疫Balb/c 小鼠后免疫效果评价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