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9页 |
·斑马鱼中突变体筛选的方法 | 第10-16页 |
·ENU 诱变 | 第10-12页 |
·利用单倍体进行突变筛选 | 第12-13页 |
·利用反转录病毒进行的插入突变筛选 | 第13-15页 |
·斑马鱼中母源基因突变体的筛选 | 第15-16页 |
·Tol2 转座子研究 | 第16-21页 |
·Tol2 转座子的发现 | 第17-18页 |
·斑马鱼中利用Tol2 转座子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斑马鱼胚胎的左右不对称发育 | 第21-26页 |
·脊椎动物中左右不对称轴线的形成 | 第21-23页 |
·参与左右不对称发育的信号分子 | 第23-24页 |
·斑马鱼中左右不对称发育的形成 | 第24-26页 |
·FOXJ1 基因的研究 | 第26-28页 |
·foxj1 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斑马鱼中foxj1 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2章材料与方法 | 第29-55页 |
·实验用斑马鱼的饲养和品系 | 第29页 |
·Tol2 转座子介导的诱变及突变体筛选 | 第29-33页 |
·转座载体的构建 | 第29-32页 |
·整体突变筛选研究策略 | 第32-33页 |
·Tol2 转座子旁侧序列的克隆和插入基因的确定 | 第33-44页 |
·斑马鱼胚胎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4-35页 |
·Inverse PCR | 第35-37页 |
·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 第37-40页 |
·LM-PCR(linker mediated PCR) | 第40-43页 |
·PCR 检测胚胎的基因型 | 第43-44页 |
·RT-PCR 验证Tol2 插入基因与报告基因融合 | 第44-46页 |
·斑马鱼胚胎总RNA 的提取 | 第44-45页 |
·RT-PCR | 第45-46页 |
·斑马鱼FOXJ1A 与FOXJ1B 基因的克隆及相关载体的构建 | 第46-48页 |
·foxj1a 与foxj1b 基因mRNA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foxj1a 与foxj1b 基因原位杂交探针载体的构建 | 第47页 |
·检测foxj1a 基因Morpholino 效果的报告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MRNA 的体外合成与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48-49页 |
·体外合成m RNA | 第48页 |
·标记原位杂交探针 | 第48-49页 |
·MORPHOLINO 的设计与合成 | 第49页 |
·显微注射操作 | 第49-51页 |
·单细胞时期的显微注射 | 第50页 |
·中囊胚时期的显微注射 | 第50-51页 |
·斑马鱼整胚原位杂交 | 第51-54页 |
·图像拍摄与数据统计 | 第54-55页 |
第3章 斑马鱼中Tol2 转座子介导的基因捕获及特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55-72页 |
·筛选转基因鱼及其家系的建立 | 第55-56页 |
·筛选到的转基因鱼家系GFP 的表达情况 | 第56-58页 |
·GFP 特异表达转基因鱼家系中的转座子插入点分析 | 第58-66页 |
·TZBGS041 的插入点分析 | 第58-61页 |
·TZBGS010 的插入基因分析 | 第61-66页 |
·突变体筛选和相关表型分析 | 第66-70页 |
·本章总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斑马鱼FOXJ1 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72-84页 |
·FOXJ1A 和FOXJ1B 在斑马鱼中的表达谱 | 第72-73页 |
·抑制斑马鱼中FOXJ1A 或FOXJ1B 的表达,影响早期的左右不对称发育 | 第73-77页 |
·抑制斑马鱼中FOXJ1A 或FOXJ1B 的表达,影响心脏和左右不对称的内脏器官的不对称分布 | 第77页 |
·FOXJ1A 和FOXJ18 分别以细胞自主调节和非自主调节的方式调控左右不对称发育 | 第77-80页 |
·FOXJ1A 和 FOXJ18 在调控胚胎早期左右不对称发育过程中有冗余的功能 | 第80-82页 |
·过量表达FOXJ1A 或者 FOXJ18 也会影响胚胎正常的左右不对称发育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