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交网络的城市空间可达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可达性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可达性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可达性的相关理论 | 第20-28页 |
·可达性的定义 | 第20-21页 |
·有关可达性内涵的论述 | 第20-21页 |
·本文对可达性的定义 | 第21页 |
·城市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 | 第21页 |
·城市的结构 | 第21-22页 |
·规划与管理 | 第22页 |
·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 第22页 |
·可达性的评价方法 | 第22-24页 |
·距离度量法 | 第22页 |
·拓扑度量法 | 第22-23页 |
·累积机会法 | 第23页 |
·潜能度量法 | 第23-24页 |
·可达性的评价模型 | 第24-26页 |
·距离度量法 | 第24页 |
·潜能模型 | 第24-25页 |
·线路数量度量法 | 第25页 |
·连通度度量法 | 第25页 |
·路线重要度度量法 | 第25-26页 |
·基于公交网络的城市空间可达性研究综合分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长沙市公交网络结构总体评价 | 第28-45页 |
·长沙市的城市空间发展情况 | 第28-32页 |
·长沙市概况 | 第28-29页 |
·长沙市空间发展情况 | 第29-31页 |
·长沙市道路交通现状 | 第31-32页 |
·长沙市公交网络结构总体评价 | 第32-44页 |
·公交基础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TransCAD 中建立公交数据库 | 第34-36页 |
·长沙公交线网结构评价值 | 第36-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长沙市基于公交网络空间可达性模型分析 | 第45-59页 |
·基于线路数量度量法的可达性评价 | 第45-48页 |
·基于距离度量法的可达性评价 | 第48-54页 |
·基于潜能模型的可达性评价 | 第54-59页 |
第五章 长沙市公交网络综合空间可达性分析 | 第59-75页 |
·长沙市空间可达性格局特征分析 | 第60-65页 |
·“核心—外围”圈层结构模式 | 第60-61页 |
·“点—轴”发展模式 | 第61-64页 |
·指状分布 | 第64页 |
·东高西低 | 第64-65页 |
·长沙市空间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67页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65页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65页 |
·政府政策因素 | 第65-66页 |
·城市规划因素 | 第66页 |
·城市交通因素 | 第66-67页 |
·房地产因素 | 第67页 |
·长沙市空间可达性对城市的影响 | 第67-72页 |
·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 第67-68页 |
·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 第68-70页 |
·对商品零售业的影响 | 第70页 |
·对轨道交通(地铁)的影响 | 第70-71页 |
·受公交空间可达性影响不大的土地利用方式 | 第71-72页 |
·改善建议 | 第72-74页 |
·加强快速公交网络规划 | 第72页 |
·完善公交枢纽站规划 | 第72-73页 |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 第73页 |
·增加城市新扩展区域的公交线路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76页 |
·不足与需完善的内容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