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理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论 | 第12-15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 研究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1. 哲学依据 | 第12-13页 |
2. 心理学依据 | 第13页 |
3. 思想政治教育学依据 | 第13-15页 |
一、 概述 | 第15-22页 |
(一)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5-16页 |
1. 择业的概念: | 第15页 |
2. 就业的概念: | 第15页 |
3. 大学生择业观: | 第15页 |
4.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内涵: | 第15页 |
5. 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 第15-16页 |
(二)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现状 | 第16-22页 |
1. 大学生择业中的积极心理状态 | 第16-19页 |
2. 大学生择业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2页 |
二、 大学生择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31页 |
(一) 社会环境因素 | 第22-24页 |
1.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影响 | 第22页 |
2. 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 | 第22-23页 |
3. 社会整体用人标准水平的提高 | 第23-24页 |
4.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择业岗位的反差 | 第24页 |
(二) 学校教育因素 | 第24-26页 |
1.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 第24-25页 |
2. 择业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 第25-26页 |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系统 | 第26页 |
(三) 家庭教育因素 | 第26-28页 |
1. 家长教育观念不合理 | 第26-27页 |
2. 家庭教养方式不科学 | 第27页 |
3. 家庭结构不完整 | 第27-28页 |
(四) 大学生主观因素 | 第28-31页 |
1. 择业认知偏差 | 第28-29页 |
2. 适应能力不强 | 第29页 |
3. 抗挫折能力差 | 第29-31页 |
三、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 第31-42页 |
(一) 重视社会教育 | 第31-32页 |
1. 树立公平的就业理念 | 第31页 |
2. 建立健全就业制度 | 第31-32页 |
3. 推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 第32页 |
(二) 强化学校教育 | 第32-37页 |
1. 强化高校专业设置改革 | 第32-33页 |
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33-34页 |
3. 发挥团体辅导的作用 | 第34-35页 |
4. 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 | 第35-37页 |
(三) 关注家庭教育 | 第37-39页 |
1. 营造宽松的家庭气氛 | 第37页 |
2. 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 | 第37-38页 |
3.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 第38-39页 |
(四) 加强自我教育 | 第39-42页 |
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第39页 |
2. 增强“角色”转换意识 | 第39-40页 |
3. 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