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3页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5页 |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18页 |
·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 第15-16页 |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16-18页 |
·塑造微观主体的需要 | 第18页 |
·相关基本概念的内涵与界定 | 第18-20页 |
·国企管理层 | 第18-19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 | 第19页 |
·基于人力资本开发的国企管理层建设 | 第19-20页 |
·企业管理层人力资本开发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企业管理层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综述 | 第21页 |
·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的交叉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企业管理层人力资本价值测度研究综述 | 第23-2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综合述评 | 第28-29页 |
·思路与方法 | 第29-33页 |
·研究思路 | 第29-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第2章 国企管理层人力资本开发相关理论 | 第33-78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3-42页 |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33-36页 |
·人力资本理论的渊源与意义 | 第36-40页 |
·人力资本的理论依据、内涵与外延 | 第40-42页 |
·企业及国企的性质 | 第42-46页 |
·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别契约 | 第42-45页 |
·国企是政府与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 | 第45-46页 |
·企业家及其人力资本开发理论 | 第46-63页 |
·企业家及国企经营者的一般性规定 | 第46-54页 |
·企业家的一般规定性 | 第46-51页 |
·国企经营者的一般规定性 | 第51-54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54-56页 |
·与绩效相关联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 | 第56-63页 |
·动力性人力资本开发 | 第57-59页 |
·效率性人力资本开发 | 第59-61页 |
·交易性人力资本开发 | 第61-63页 |
·产权理论 | 第63-78页 |
·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 | 第63-65页 |
·人力资本产权的外延 | 第65-67页 |
·人力资本产权权能 | 第66页 |
·人力资本产权权益 | 第66-67页 |
·人力资本产权权责 | 第67页 |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 | 第67-69页 |
·人力资本产权对国有企业治理的影响 | 第69-73页 |
·国有企业治理的基本内容 | 第69-70页 |
·人力资本产权对国有企业治理的影响 | 第70-73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实现路径 | 第73-78页 |
第3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与国企改革基本历程 | 第78-90页 |
·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 | 第78-81页 |
·历史根源:殖民统治经济体制与初加工为主的重工业结构 | 第78-79页 |
·路径依赖: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与超前工业化形成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 | 第79页 |
·问题实质:转轨中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发展相对停滞 | 第79-80页 |
·发展关键:东北振兴战略为解决辽宁体制结构矛盾提供了契机 | 第80-81页 |
·辽宁国企改革创新的基本历程 | 第81-83页 |
·辽宁国企改革发展的成就 | 第83-86页 |
·深化辽宁国企改革的条件 | 第86-88页 |
·深化辽宁国企改革的优势 | 第86-87页 |
·深化辽宁国企改革的劣势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4章 辽宁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形成模型、特点与趋势 | 第90-101页 |
·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形成的一般模型 | 第90-93页 |
·辽宁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建设现状 | 第93-98页 |
·辽宁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供需现状 | 第94-97页 |
·辽宁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配置特点 | 第97-98页 |
·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开发的未来趋势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5章 辽宁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测度 | 第101-120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原则 | 第101-104页 |
·激励原则 | 第101-102页 |
·公平原则 | 第102页 |
·弹性原则 | 第102页 |
·补偿原则 | 第102-103页 |
·分享原则 | 第103页 |
·多元化原则 | 第103-104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程序与定价方式 | 第104-107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程序 | 第104-106页 |
·初始定价 | 第104页 |
·定价修订 | 第104-105页 |
·再定价 | 第105-106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方式 | 第106-107页 |
·货币定价 | 第106页 |
·权利定价 | 第106-107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定价模型 | 第107-118页 |
·基本年薪的计量(Salary in come) | 第107-108页 |
·风险收入(Risk income)的计量 | 第108-109页 |
·福利收入(Welfare income)的计量 | 第109页 |
·股票期权预期收入(ESO)的计量 | 第109-112页 |
·股票期权的含义 | 第109-110页 |
·股票期权定价模型对人力资本计价的基本假设 | 第110-111页 |
·Black-Scholes(布莱克—舒尔茨)期权定价公式 | 第111-112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模型的确定及实证分析 | 第112-114页 |
·转轨时期辽宁国企经营者定价模式的难点与改革方向 | 第114-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6章 辽宁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配置体系探讨 | 第120-142页 |
·以企业家为核心构筑辽宁国企治理结构 | 第120-124页 |
·以企业家为核心构筑国企治理结构的意义 | 第120-123页 |
·实施以企业家为核心国企治理结构的条件 | 第123-124页 |
·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人力资本配置体系 | 第124-140页 |
·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 | 第124-132页 |
·国外企业家激励机制建设 | 第124-128页 |
·建立健全辽宁国企管理层激励机制 | 第128-132页 |
·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约束机制 | 第132-136页 |
·国外企业家约束机制建设 | 第132-133页 |
·建立健全辽宁国企管理层约束机制 | 第133-136页 |
·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选择机制 | 第136-140页 |
·国外企业家选择机制建设 | 第136-137页 |
·建立健全辽宁国企管理层选择机制 | 第137-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2-146页 |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第142-145页 |
·全文总结 | 第142-144页 |
·创新点 | 第144-145页 |
·研究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