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需求侧的齐河县电业公司供电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 第12-14页 |
2 电力负荷预测与DSM理论 | 第14-19页 |
·负荷预测的概念及负荷性质分类 | 第14-15页 |
·负荷预测的意义 | 第15页 |
·负荷预测的分类 | 第15页 |
·负荷预测的工作程序 | 第15-16页 |
·调查和选择历史负荷数据资料 | 第15-16页 |
·历史资料的整理 | 第16页 |
·对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 第16页 |
·建立负荷预测模型 | 第16页 |
·负荷预测的方法 | 第16-18页 |
·经典预测方法 | 第16-17页 |
·现代负荷预测方法 | 第17-18页 |
·DSM理论 | 第18-19页 |
3 齐河县电业公司电力需求侧分析 | 第19-36页 |
·齐河县基本介绍 | 第19-23页 |
·齐河县基本情况及资源概况 | 第19页 |
·齐河县"九五""十五"期间基本状况 | 第19-20页 |
·"十五"期间产业发展状况 | 第20-23页 |
·齐河县电力需求侧负荷特性分析 | 第23-25页 |
·需求现状 | 第23页 |
·负荷特性分析 | 第23-25页 |
·齐河县行业用电特性分析 | 第25-28页 |
·齐河县电量、最大负荷预测及预测结果 | 第28-36页 |
·年平均递增率法 | 第28-29页 |
·电力弹性系数法 | 第29-30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30-31页 |
·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法 | 第31-35页 |
·预测结果 | 第35-36页 |
4 齐河县电业公司输送电能力分析 | 第36-43页 |
·齐河县电业公司概况 | 第36-41页 |
·人力资源及技术能力概括 | 第36-37页 |
·组织结构概括 | 第37-39页 |
·经营业绩 | 第39-40页 |
·主电网网架分析 | 第40页 |
·农村电网现状 | 第40页 |
·调度、通信与自动化现状 | 第40-41页 |
·电压监测与电压质量水平 | 第41页 |
·齐河县电业公司输送电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变电站的布点问题 | 第41页 |
·设备落后问题 | 第41页 |
·35kV输变电站设备落后的问题 | 第41页 |
·中压配网问题 | 第41-42页 |
·低压配网问题 | 第42页 |
·调度、通信与自动化问题 | 第42页 |
·DSM运用存在问题 | 第42-43页 |
5 齐河县电业公司供电策略改进方案 | 第43-61页 |
·技术层面 | 第43-57页 |
·增加35kV变电站布点 | 第43-51页 |
·电网技术装备改进策略 | 第51-52页 |
·35kV输变电设备改进项目 | 第52-55页 |
·中压配电网改进 | 第55-56页 |
·低压配电网改进 | 第56页 |
·调度、通信与自动化改进 | 第56-57页 |
·运用DSM层面 | 第57-58页 |
·技术手段 | 第57页 |
·经济手段 | 第57-58页 |
·引导手段 | 第58页 |
·行政手段 | 第58页 |
·齐河县电业公司供电策略改进方案工程汇总 | 第58-61页 |
6 齐河县电业公司供电策略改进方案评价及实施建议 | 第61-71页 |
·供电策略改进前后的经济指标对比 | 第61页 |
·供电策略改进方案的评价分析 | 第61-65页 |
·35kV新建项目分析 | 第61-62页 |
·电网技术装备改进项目分析 | 第62页 |
·35kV线路项目分析 | 第62-63页 |
·35kV变电站改造项目分析 | 第63-64页 |
·配电网改进项目分析 | 第64页 |
·调度、通讯、自动化改进项目分析 | 第64-65页 |
·齐河县电业公司供电策略改进方案整体评价 | 第65-67页 |
·供电策略改进实施建议 | 第67-71页 |
·投资的进度计划建议 | 第67-69页 |
·投资的偿还测算 | 第69页 |
·政策辅助实施建议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