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Cache Tag中SRAM的全定制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SRAM 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SRAM 发展面临的难题 | 第13页 |
·SRAM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SRAM 设计的关键技术 | 第17-26页 |
·SRAM 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SRAM 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SRAM 设计的关键技术 | 第19-24页 |
·SRAM 低功耗设计 | 第19-23页 |
·SRAM 的高速设计 | 第23-24页 |
·二级CACHE TAG 中的SRAM | 第24-25页 |
·Cache 和tag | 第24-25页 |
·L2T 中的SRAM 设计目标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L2T SRAM 设计和实现 | 第26-45页 |
·SRAM 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26-28页 |
·高速SRAM 单元设计 | 第28-31页 |
·SRAM 单元结构 | 第28页 |
·SRAM 存储单元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SRAM 单元主要性能参数分析 | 第29-31页 |
·预充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常用预充机制分析 | 第31-32页 |
·预充电路设计 | 第32页 |
·译码电路设计 | 第32-37页 |
·分级译码设计 | 第32-35页 |
·反相器链的设计 | 第35-37页 |
·灵敏放大器设计 | 第37-42页 |
·灵敏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灵敏放大器的分类 | 第38-41页 |
·高速灵敏放大器的优化设计 | 第41-42页 |
·比较电路设计 | 第42-44页 |
·高扇入电路设计技术 | 第42-43页 |
·高扇入同或门比较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L2T SRAM 版图设计 | 第45-58页 |
·版图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 | 第45-46页 |
·版图设计布局布线策略 | 第46-47页 |
·晶体管布局方法 | 第47-49页 |
·SRAM 结构化版图设计 | 第49-57页 |
·存储体单元版图设计 | 第49-51页 |
·预充电路版图设计 | 第51-52页 |
·译码电路版图设计 | 第52-55页 |
·灵敏放大器版图设计 | 第55页 |
·同或门比较电路版图设计 | 第55-56页 |
·整体版图效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L2T SRAM 验证与测试 | 第58-77页 |
·SRAM 验证仿真技术 | 第58-60页 |
·模拟验证技术 | 第58-59页 |
·物理验证技术 | 第59页 |
·静态验证技术 | 第59-60页 |
·形式验证技术 | 第60页 |
·L2T SRAM 的模拟与分析 | 第60-64页 |
·译码电路的模拟与分析 | 第60-62页 |
·灵敏放大器的模拟与分析 | 第62页 |
·高扇入比较电路的模拟与分析 | 第62-63页 |
·全局模拟 | 第63-64页 |
·内建自测试设计 | 第64-70页 |
·内建自测试结构 | 第64-65页 |
·SRAM 常见故障分析 | 第65-67页 |
·SRAM 内建自测试算法 | 第67-68页 |
·SRAM 内建自测试电路设计 | 第68-70页 |
·芯片测试 | 第70-76页 |
·扫描测试思想 | 第70-71页 |
·测试辅助电路 | 第71-73页 |
·投片测试方案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7-79页 |
·课题工作总结 | 第77-78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