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8-9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9-11页 |
一、农村基层政权的内涵界定和理论分析 | 第11-16页 |
(一) 农村基层政权的概念及其职能 | 第11-12页 |
1.什么是农村基层政权 | 第11页 |
2.农村基层政权的职能 | 第11-12页 |
(二)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基层政权的历史沿革 | 第12-14页 |
·年—1953年乡村政权并存时期 | 第13页 |
·年—1958年乡镇基层政权初步确立时期 | 第13页 |
·年—1982年人民公社时期 | 第13-14页 |
·年至今乡镇基层政权最终确立时期 | 第14页 |
(三) 农村基层政权的地位和作用 | 第14-16页 |
1.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础组织 | 第14-15页 |
2.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 | 第15页 |
3.乡镇政府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15-16页 |
二、当前农村基层政权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2页 |
(一) 乡镇治理结构和法定职权残缺 | 第16-17页 |
(二) 乡镇债务负担沉重 | 第17-18页 |
(三) 乡镇干部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 第18-20页 |
(四)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问题 | 第20-22页 |
三、农村基层政权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30页 |
(一) 乡镇政权权力结构失衡 | 第22-24页 |
1.乡镇政权权力分配不尽合理 | 第22-23页 |
2.县乡之间权力划分不合理 | 第23-24页 |
(二)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 第24-25页 |
(三) 压力型的行政体制 | 第25-26页 |
1.压力型行政体制的概念 | 第25页 |
2.压力型行政体制对乡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四) 分税制的财政体制 | 第26-27页 |
1.财权与事权不统一 | 第26-27页 |
2.税种的划分不彻底 | 第27页 |
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 第27页 |
(五) 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 | 第27-29页 |
1.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内容 | 第28页 |
2.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对乡镇的影响 | 第28-29页 |
(六)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第29-30页 |
四、农村基层政权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30-42页 |
(一) 理顺党政关系,完善领导体制 | 第30-32页 |
1.坚持和加强乡镇党委的领导 | 第30-31页 |
2.坚持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31-32页 |
(二) 理顺县乡关系,增强乡镇政权权能 | 第32-33页 |
1.对县乡关系进行法律化分权 | 第32-33页 |
2.取消"条条"的垂直行政管理 | 第33页 |
(三) 科学定位乡镇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 第33-37页 |
1.对乡镇政府职能进行科学定位 | 第33-34页 |
2.撤乡并镇,精简机构和人员 | 第34-35页 |
3.努力提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素质 | 第35-37页 |
(四) 多管齐下,重建乡镇财政 | 第37-39页 |
1.推广"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体制改革 | 第37页 |
2.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完善分税制 | 第37-38页 |
3.广开财源,加快乡镇经济发展 | 第38页 |
4.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稳妥的化解乡镇债务 | 第38-39页 |
(五) 构筑新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 第39-42页 |
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 第39-40页 |
2.建立以反映农民意愿的需求表达机制 | 第40页 |
3.落实自下而上的科学决策机制 | 第40页 |
4.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供给机制 | 第40-41页 |
5.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与管理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