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9页 |
·建设用地利用的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基本特性、理论基础及基本方法 | 第19-27页 |
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19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19-20页 |
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基本特性 | 第20-22页 |
·区域性 | 第20页 |
·区位性 | 第20-21页 |
·动态性 | 第21页 |
·层次性 | 第21页 |
·无限潜力 | 第21-22页 |
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地租理论 | 第22页 |
·地价理论 | 第22页 |
·产权理论 | 第22-23页 |
·区位理论 | 第23页 |
·土地供求理论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 第23-25页 |
·最低限制因子定律 | 第25页 |
4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5-26页 |
·德尔菲法 | 第26页 |
·综合评分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澧县的基本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1 澧县的基本概况 | 第27-28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7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7-28页 |
2 澧县建设用地利用态势分析 | 第28-34页 |
·澧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 第28-31页 |
·澧县土地利用程度 | 第31页 |
·澧县建设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 第34-53页 |
1 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澧县土地区位和土地用途对集约利用的影响 | 第34页 |
·澧县土地供应量与人口密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 第34页 |
·澧县土地价格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 第34-35页 |
·澧县生态环境容量(承载力)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 第35页 |
2 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 | 第35-53页 |
·澧县建设用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 第35-36页 |
·澧县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分析 | 第36-39页 |
·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宏观评价 | 第39-51页 |
·结果评价与分析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澧县集约用地微观规划控制指标标准研究 | 第53-61页 |
1 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控制指标的设计 | 第53-55页 |
2 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及修正办法 | 第55页 |
·依据国家标准修订法 | 第55页 |
·依据行业标准修订法 | 第55页 |
3 澧县各地类集约用地规划控制指标标准确立 | 第55-60页 |
·澧县工业用地控制标准 | 第55-57页 |
·澧县公路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 第57-58页 |
·澧县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 第58页 |
·澧县城镇居住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 | 第58-59页 |
·澧县商业用地标准 | 第59页 |
·澧县开发区用地标准 | 第59页 |
·澧县独立工矿用地标准 | 第59页 |
·澧县其他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 第59-60页 |
4 澧县各类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比例标准确立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与评价 | 第61-71页 |
1 建设用地利用潜力级别界定 | 第61-65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特点 | 第61-62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方法 | 第62页 |
·潜力分级体系构建 | 第62-63页 |
·潜力级别的划分 | 第63-64页 |
·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2 现实潜力水平 | 第65-71页 |
·建制镇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 第65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 第65-67页 |
·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 第67-68页 |
·其他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 第68-69页 |
·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第七章 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对策及建议 | 第71-79页 |
1 制定澧县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 | 第71页 |
2 利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实施产业置换 | 第71-72页 |
3 完善土地供应管理机制,提升土地集约化管理能力 | 第72-73页 |
·制定土地供应管理措施,完善管理机制 | 第72-73页 |
·建立专业人员培训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能力 | 第73页 |
·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并推行土地集约化利用考核制度 | 第73页 |
4 开展土地整理,实施土地储备供应机制 | 第73页 |
5 盘活澧县存量建设用地 | 第73-74页 |
6 引导城镇发展模式从外延扩张转变为内涵发掘 | 第74页 |
7 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 第74-76页 |
·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加快中心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 | 第74-75页 |
·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控制,防止"空心村"的出现,加快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步伐 | 第75-76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