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 ·稻瘟菌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 ·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 第11-12页 | 
| ·稻瘟病菌变异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生物抗低温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低温条件下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 | 第15-16页 | 
| ·抗低温自由泌出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概念及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 | 第17-21页 | 
| ·蛋白质组学应用于逆境胁迫的研究 | 第21-24页 |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25-58页 | 
| 第一章 低温下稻瘟病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 第25-41页 | 
| ·材料 | 第25-26页 | 
| ·供试菌株 | 第25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25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25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 ·方法 | 第26-28页 | 
| ·稻瘟病菌单孢分离与保存 | 第26页 | 
| ·东北地区冬季闲置稻田的生境模拟 | 第26页 | 
| ·稻瘟病菌低温耐受水平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稻瘟病菌低温致变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稻瘟病菌低温循环处理前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 ·稻瘟病菌单孢分离 | 第28-32页 | 
| ·模拟田间生境 | 第32-33页 | 
| ·不同稻瘟菌菌株低温耐受性与电导率的关系 | 第33-36页 | 
| ·稻瘟菌极端低温循环处理致变效应及生理生化变化 | 第36-3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8-41页 | 
| 第二章 低温胁迫下稻瘟病菌非原生质体蛋白的 | 第41-58页 | 
| ·材料 | 第41-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41-43页 | 
| ·方法 | 第43-51页 | 
| ·非原生质体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43-46页 | 
| ·非原生质体蛋白的双向电泳 | 第46-51页 | 
| ·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 ·蛋白质标准浓度曲线的绘制 | 第51-52页 | 
| ·非原生质体蛋白的 SDS-PAGE 检测 | 第52页 | 
| ·低温胁迫下 200805 菌株非原生质体蛋白双向电泳 | 第52-5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 第56页 | 
| ·电泳条件的优化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