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 提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资源分布 | 第9页 |
| ·植物学特征 | 第9-10页 |
| ·化学成分 | 第10-17页 |
| ·Diels-Alder 型加合物 | 第10-14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4-17页 |
| ·茋类化合物 | 第17页 |
| ·其它成分 | 第17页 |
| ·含量测定 | 第17页 |
| ·药理作用 | 第17-19页 |
| ·降糖作用 | 第17-18页 |
| ·降血压作用 | 第18页 |
| ·利尿作用 | 第18页 |
| ·镇咳平喘作用 | 第18-19页 |
| ·抗癌、抗病毒作用 | 第19页 |
| ·镇痛、抗炎作用 | 第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桑白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1-39页 |
| ·桑白皮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 第21-33页 |
| ·化合物 S1 的结构鉴定 | 第21-24页 |
| ·化合物 S2 的结构鉴定 | 第24-26页 |
| ·化合物 S3 的结构鉴定 | 第26-29页 |
| ·化合物 S4 的结构鉴定 | 第29-30页 |
| ·化合物 S5 的结构鉴定 | 第30页 |
| ·化合物 S6 的结构鉴定 | 第30-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 ·原料、仪器及层析条件 | 第33-34页 |
| ·化学成分提取分离 | 第34-36页 |
| ·结构鉴定数据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HPLC 测定桑白皮中桑呋喃 G 的含量 | 第39-49页 |
| ·实验仪器、试剂、对照品和药材 | 第39页 |
| ·色谱条件 | 第39-40页 |
| ·流动相选择 | 第39-40页 |
| ·检测波长选择 | 第40页 |
| ·提取条件选择 | 第40-43页 |
| ·提取方法选择 | 第40-41页 |
| ·提取溶剂选择 | 第41-42页 |
| ·提取溶剂用量的选择 | 第42页 |
| ·提取次数选择 | 第42-43页 |
| ·系统适应性实验 | 第43-44页 |
| ·理论塔板数和分离度 | 第43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43-44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44-47页 |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44-45页 |
| ·重复性实验 | 第45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45-46页 |
| ·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46页 |
|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46-47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47-49页 |
|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47页 |
| ·标准溶液制备 | 第47页 |
| ·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附图 | 第55-72页 |
| 摘要 | 第72-75页 |
| Abstract | 第75-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