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33页
   ·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重要性第18页
   ·玉米稳产性的重要意义第18-19页
   ·玉米籽粒性状的复杂性第19-20页
   ·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分析的研究进展第20-30页
     ·玉米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QTL定位研究较为广泛第20-21页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遗传关系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上位性第22-24页
     ·QTL与环境互作第24-25页
     ·QTL定位的作图群体第25-27页
     ·关于交叉验证第27-28页
     ·QTL定位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第28-30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30-31页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31-33页
     ·研究意义第31页
     ·研究目的第31-32页
     ·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二章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第33-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材料第33页
     ·方法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0页
     ·亲本及F_(2:3) 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表型分析第34页
     ·相关分析第34-35页
     ·单株产量非条件QTL和条件QTL分析第35-40页
   ·讨论第40-42页
第三章 多个正常灌溉环境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分析第42-66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材料第42页
     ·方法第42-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63页
     ·在不同环境下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第43-49页
     ·在不同环境下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第49-51页
     ·三种不同的QTL分析方法QTL检测第51-60页
     ·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的相关性分析第60-61页
     ·环境钝感的主效QTL第61-63页
     ·上位性互作第63页
   ·讨论第63-66页
     ·不同环境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的稳定性第63-64页
     ·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和两群体QTL的一致性第64-65页
     ·上位性第65页
     ·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参考第65-66页
第四章 不同水分环境下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第66-79页
   ·材料与方法第66-67页
     ·材料第66页
     ·方法第66-67页
   ·结果与分析第67-76页
     ·亲本及F_(2:3) 群体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第67-70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分析第70-76页
   ·讨论第76-79页
     ·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稳定性分析第76页
     ·与前人QTL定位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不同遗传背景的影响第76-78页
     ·上位性第78-79页
第五章 测交群体的QTL分析第79-112页
   ·材料与方法第79-81页
     ·材料第79页
     ·方法第79-81页
   ·结果与分析第81-105页
     ·群体表型的分析第81-86页
     ·两群体LP和TP的QTL分析第86-105页
   ·讨论第105-112页
     ·两群体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LP与TP的相关性第105-106页
     ·LP和TP的QTL检测第106页
     ·利用优异亲本材料为分离群体亲本的原因第106-107页
     ·关于交叉验证第107-108页
     ·LP与TP一致性QTL第108页
     ·挖掘的LP与TP一致性的重要位点第108-112页
第六章 结论第112-115页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第112页
   ·多个正常灌溉环境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分析第112页
   ·不同水分环境下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第112-113页
   ·测交群体的QTL分析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作者简历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抗旱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转基因水稻、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