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6页 |
表目录 | 第16-19页 |
图目录 | 第19-20页 |
1 绪论 | 第20-36页 |
·问题提出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理论依据 | 第24-30页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6页 |
·组织记忆理论 | 第26-28页 |
·信息处理理论 | 第28-30页 |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30-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研究框架 | 第30-3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33-3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6-72页 |
·交互记忆系统(TMS) | 第36-44页 |
·TMS的概念 | 第36-39页 |
·TMS的维度 | 第39-40页 |
·TMS的测量 | 第40-41页 |
·TMS的作用 | 第41-44页 |
·创造力 | 第44-50页 |
·个体创造力 | 第44-45页 |
·团队创造力 | 第45-46页 |
·个体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 第46-49页 |
·创造力的测量 | 第49-50页 |
·学习行为 | 第50-61页 |
·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 | 第50-54页 |
·团队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 | 第54-56页 |
·利用性学习和开发性学习 | 第56-61页 |
·TMS与团队学习 | 第61-67页 |
·TMS与团队沟通 | 第62-63页 |
·TMS与绩效反馈 | 第63页 |
·TMS与团队交叉培训 | 第63-64页 |
·TMS与团队成员学习 | 第64-66页 |
·TMS与团队学习的研究总结 | 第66-67页 |
·调节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67-72页 |
·团队社会资本 | 第67-68页 |
·团队知识多样化 | 第68-70页 |
·领导的创新支持 | 第70-72页 |
3 TMS、团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 第72-100页 |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72-78页 |
·TMS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 | 第72-73页 |
·TMS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 第73-74页 |
·个体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 第74-76页 |
·团队学习对TMS与个体创造力的中介作用 | 第76-77页 |
·团队学习对TMS与团队创造力的中介作用 | 第77-78页 |
·研究设计 | 第78-84页 |
·研究样本与程序 | 第78-79页 |
·变量定义及测量 | 第79-81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81-84页 |
·个体层次数据向团队层次集聚 | 第84页 |
·研究结果 | 第84-97页 |
·样本描述与相关分析 | 第84-86页 |
·TMS、团队学习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分析 | 第86-88页 |
·TMS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分析 | 第88-90页 |
·团队学习对TMS与团队创造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90-92页 |
·个体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分析 | 第92-97页 |
·结果讨论 | 第97-98页 |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 | 第98-100页 |
4 TMS、团队内外部学习与创造力关系研究 | 第100-122页 |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100-105页 |
·TMS与团队内外部学习的关系 | 第100-101页 |
·团队内外部学习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 | 第101-102页 |
·团队内外部学习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 第102-103页 |
·团队内外部学习对TMS与团队创造力的中介作用 | 第103-104页 |
·团队内外部学习对个体与团队创造力的调节作用 | 第104-105页 |
·研究设计 | 第105-108页 |
·研究样本与程序 | 第105-106页 |
·变量定义及测量 | 第106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106-108页 |
·个体层次数据向团队层次集聚 | 第108页 |
·研究结果 | 第108-118页 |
·样本描述与相关分析 | 第108-110页 |
·TMS、团队内外部学习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分析 | 第110-112页 |
·团队内外部学习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分析 | 第112-114页 |
·团队内外部学习对TMS与团队创造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114-116页 |
·团队内外部学习对个体与团队创造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116-118页 |
·结果讨论 | 第118-120页 |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 | 第120-122页 |
5 TMS、个体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与个体创造力的跨层次研究 | 第122-144页 |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122-128页 |
·TMS与个体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的关系 | 第122-125页 |
·个体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 | 第125-128页 |
·利用性学习和开发性学习量表的开发 | 第128-135页 |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29页 |
·问卷题项的初步拟定 | 第129-130页 |
·开放式问卷分析与整理 | 第130-133页 |
·利用性学习和开发性学习的内容验证 | 第133-135页 |
·研究设计 | 第135-136页 |
·研究样本与程序 | 第135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135-136页 |
·研究结果 | 第136-141页 |
·样本描述与相关分析 | 第136-137页 |
·TMS与个体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的关系分析 | 第137-139页 |
·个体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分析 | 第139-141页 |
·结果讨论 | 第141-143页 |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 | 第143-144页 |
6 TMS、团队层次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与团队创造力关系研究 | 第144-158页 |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144-148页 |
·团队层次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 第144-147页 |
·团队层次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的中介作用 | 第147-148页 |
·研究设计 | 第148-149页 |
·研究样本与程序 | 第148页 |
·变量定义及测量 | 第148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148-149页 |
·个体层次数据向团队层次集聚 | 第149页 |
·研究结果 | 第149-154页 |
·样本描述与相关分析 | 第149-150页 |
·团队层次利用性、开发性学习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分析 | 第150-152页 |
·团队层次利用性学习、开发性学习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152-154页 |
·结果讨论 | 第154-156页 |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 | 第156-158页 |
7 TMS与创造力之间的调节机制 | 第158-172页 |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158-163页 |
·团队社会资本对TMS与团队创造力的调节作用 | 第158-159页 |
·团队知识多样化对TMS与团队创造力的调节作用 | 第159-160页 |
·领导的创新支持对利用性、开发性学习与创造力的调节作用 | 第160-163页 |
·研究设计 | 第163-165页 |
·研究样本与程序 | 第163页 |
·变量定义及测量 | 第163-164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164-165页 |
·个体层次数据向团队层次集聚 | 第165页 |
·研究结果 | 第165-170页 |
·团队社会资本对TMS与团队创造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165-166页 |
·团队知识多样化对TMS与团队创造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166-167页 |
·领导创新支持对利用性、开发性学习与创造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167-170页 |
·结果讨论 | 第170-171页 |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 | 第171-172页 |
8 TMS与团队成员学习的演进机理研究 | 第172-204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176页 |
·TMS的发展阶段与利用性学习的关系 | 第173页 |
·TMS的发展阶段与开发性学习的关系 | 第173-174页 |
·利用性学习对TMS的影响 | 第174-175页 |
·开发性学习对TMS的影响 | 第175-176页 |
·研究设计 | 第176-180页 |
·多重案例研究 | 第176-177页 |
·案例研究内容 | 第177-178页 |
·案例研究程序 | 第178-180页 |
·提高研究信度与效度的手段 | 第180页 |
·案例分析 | 第180-199页 |
·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181-182页 |
·案例内分析 | 第182-192页 |
·跨案例分析 | 第192-195页 |
·结果讨论 | 第195-199页 |
·研究小结 | 第199-204页 |
·主要结论 | 第199-200页 |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200-202页 |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 | 第202-204页 |
9 总论 | 第204-212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204-206页 |
·TMS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 第204-205页 |
·TMS与团队成员学习行为之间的演进机理 | 第205-206页 |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06-207页 |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207-208页 |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 | 第208-212页 |
·研究不足 | 第208-209页 |
·未来研究 | 第209-212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32页 |
附录1 企业中员工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232-234页 |
附录2 访谈企业及团队基本情况 | 第234-237页 |
附录3 访谈提纲(团队领导) | 第237-238页 |
附录4 访谈提纲(团队成员) | 第238-239页 |
附录5 连部成员调查问卷 | 第239-241页 |
附录6 研发团队成员调查问卷 | 第241-244页 |
附录7 知识型员工调查问卷 | 第244-246页 |
作者简历 | 第246页 |
博士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46-2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