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都市连绵区县域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及因应模式研究--以灯塔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12-15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4页
  二、选题依据第14-15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第15-17页
  一、研究目标第15页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第15-16页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6-17页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第17-24页
  一、国内外都市连绵区研究第17-20页
  二、国内外县域产业发展研究第20-22页
  三、都市连绵区与县域产业发展关系研究第22-24页
 第四节 研究基本框架与技术路线第24-28页
  一、研究的基本框架第24-25页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第25-26页
  三、研究区域的界定第26-27页
  四、研究的技术路线设计第27-28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第28-42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内涵第28-31页
  一、都市连绵区及其特征第28-29页
  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第29-30页
  三、县域及县域产业第30-31页
 第二节 城市群理论第31-34页
  一、都市圈第31-32页
  二、都市连绵区第32-33页
  三、城镇密集区第33-34页
 第三节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34-38页
  一、空间扩散第34-35页
  二、相互作用模式第35-37页
  三、城镇体系研究第37-38页
 第四节 县域经济理论第38-42页
  一、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第38-39页
  二、县域经济优化第39-40页
  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第40-42页
第三章 都市连绵区县域产业发展复杂性第42-73页
 第一节 多元化的市县关系第42-48页
  一、行政区划第42-43页
  二、经济区划第43-44页
  三、市县高度一体化第44-45页
  四、中心—外 围第45-47页
  五、城市群域第47-48页
 第二节 多取向的产业扩散受体第48-52页
  一、城市扩散第48-49页
  二、城市扩散区第49-50页
  三、城市扩散区的重叠第50-52页
 第三节 特定的产业发展外部条件第52-58页
  一、背景条件第52-54页
  二、城市发展的外部性第54-55页
  三、计划与竞争第55-57页
  四、都市连绵区发展趋势第57-58页
 第四节 特殊的产业发展要素第58-65页
  一、区位第58-59页
  二、市场第59-61页
  三、人力资源第61-62页
  四、信息第62-64页
  五、基础设施第64-65页
 第五节 个性化的产业发展矛盾第65-73页
  一、地域性与地方性第65-67页
  二、外向性与根植性第67-69页
  三、重心性与均衡性第69-71页
  四、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第71-73页
第四章 都市连绵区县域产业的合理组织第73-109页
 第一节 过程及特征第73-79页
  一、基于城市产业扩散的县域响应过程第73-75页
  二、县——市产业互动格局的演变过程第75-77页
  三、县——市产业互动格局的产生第77-78页
  四、县-市产业互动的特征第78-79页
 第二节 产业发展框架凝练第79-87页
  一、县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规避第79-83页
  二、县域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第83-87页
 第三节 产业发展因应模式第87-100页
  一、主导产业部门发展取向第87-93页
  二、产业 空间集聚第93-97页
  三、受体模式第97-98页
  四、外推模式第98页
  五、内升模式第98-99页
  六、调和模式第99-100页
 第四节 县域产业的城乡统筹第100-109页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一般要求第100-102页
  二、城乡统筹下城市产业扩散第102-104页
  三、城乡统筹下县域产业承接第104-106页
  四、城乡协调发展的县域产业发展战略第106-109页
第五章 案例——辽中南都市连绵区灯塔市产业发展研究第109-153页
 第一节 灯塔市产业发展的都市连绵区背景第109-115页
  一、辽中南都市连绵区特征分析第109-110页
  二、灯塔市区位分析第110页
  三、灯塔市周围各城市产业影响强度分析第110-112页
  四、多地域影响强度的GIS 空间分析第112-114页
  五、基于空间分析的灯塔市与周边地域关系分析第114-115页
 第二节 面向都市连绵区的灯塔市产业发展基础第115-124页
  一、产业发展水平及群域功能第115-117页
  二、产业结构特征第117-122页
  三、产业布局特征第122-123页
  四、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第123-124页
 第三节 都市连绵区视角下灯塔市产业发展定位第124-131页
  一、指导思想第124-126页
  二、发展目标第126页
  三、产业部门发展方向第126-129页
  四、产业集聚的空间取向第129-131页
 第四节 灯塔市产业发展基本框架第131-153页
  一、产业结构调整第131-132页
  二、产业布局安排第132-135页
  三、产业功能分区建设与乡镇产业发展引导第135-140页
  四、资源型产业接续与转型方向选择第140-148页
  五、循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第148-1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53-155页
 一、基本结论第153-154页
 二、主要的创新点第154页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59页
后记第159-16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下一篇: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以东北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