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物资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12页
 (一) 研究背景第7-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1. 理论意义第8页
  2. 现实意义第8-9页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1页
 (四)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1-12页
  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2. 创新之处第12页
  3. 不足之处第12页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物资保障体系概述第12-17页
 (一) 物资保障体系内涵第13-14页
  1. 公共危机第13页
  2. 应急保障第13-14页
  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物资保障体系第14页
 (二) 物资保障体系的内容第14-16页
  1. 人力资源第14-15页
  2. 物力资源第15页
  3. 财力资源第15-16页
 (三) 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物资保障体系第16-17页
  1. 平时状态第16页
  2. 警戒状态第16-17页
  3. 战时状态第17页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物资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第17-29页
 (一)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中物资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第17-19页
  1. 资源供求均衡化的客观要求第18页
  2. 资源效用最优化的客观要求第18页
  3. 资源处置公平化的客观要求第18页
  4. 资源管理技能化的客观要求第18-19页
 (二) 公共危机管理中物资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第19-24页
  1. 发展阶段第19-21页
  2. 公共危机管理中物资保障体系的特点第21-22页
  3. 公共危机管理中物资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第22-24页
 (三) 国内外经验借鉴第24-29页
  1. 各国实践第25-27页
  2. 经验启示第27-29页
三. 公共危机管理中物资保障体系的构建第29-42页
 (一) 法制建设第29-30页
  1. 立法规范第30页
  2. 有法可依第30页
  3. 执法必严第30页
 (二) 能力建设第30-32页
  1. 提高创新规划能力第30-31页
  2. 提高科学管理能力第31页
  3. 加强应急调控能力第31-32页
  4. 构建应急保障能力第32页
 (三) 组织建设第32-36页
  1. 组织原则第33-34页
  2. 组织结构第34-35页
  3. 网络模型第35-36页
 (四) 机制建设第36-37页
  1. 建立预警机制第36-37页
  2.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第37页
  3. 建立问责与纠错机制第37页
  4. 建立力量动员机制第37页
  5. 建立国际合作与协调机制第37页
 (五) 队伍建设第37-38页
  1. 结构合理第38页
  2. 素质优良第38页
  3. 管理科学第38页
 (六) 运作流程第38-42页
  1. 准备阶段第39-40页
  2. 预警阶段:物资的储存与管理第40页
  3. 响应阶段第40-41页
  4. 恢复阶段第41页
  5. 应急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第41-42页
四、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物资保障体系的评估第42-49页
 (一) 评估应遵行的原则第42-44页
  1.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43页
  2. "兼顾全面,评估重点"的原则第43页
  3. 动态性原则第43页
  4. 资源共享原则第43-44页
 (二) 物资保障体系评估主体第44-45页
  1. 政府第44页
  2. 非政府组织第44页
  3. 科研机构第44-45页
 (三) 物资保障体系评估的模式第45-48页
  1. 效果模式第45-46页
  2. 经济模式第46页
  3. 利益相关者模式第46页
  4. 充足公平模式第46-47页
  5. 过程模式第47-48页
 (四) 结果反馈第48-49页
五、结语第49-50页
注释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市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研究
下一篇:城市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府应急系统有效性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