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插图 | 第14-20页 |
表格 | 第20-22页 |
算法 | 第22-2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4-49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24-27页 |
·三维人脸识别研究现状 | 第27-37页 |
·三维人脸模型 | 第28页 |
·三维人脸数据库 | 第28-29页 |
·三维人脸预处理 | 第29-32页 |
·三维人脸识别算法 | 第32-37页 |
·三维人脸模板保护研究现状 | 第37-45页 |
·生物识别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与隐私泄露 | 第38-39页 |
·生物模板保护技术简介 | 第39-42页 |
·模板保护算法发展状况 | 第42-45页 |
·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45-4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46-49页 |
第2章 模板保护技术约束条件下的三维人脸模型预处理算法研究 | 第49-64页 |
·引言 | 第49页 |
·预处理框架 | 第49-50页 |
·点云模型滤波 | 第50-52页 |
·点云模型介绍 | 第50-51页 |
·滤波 | 第51-52页 |
·人脸切割 | 第52-59页 |
·人脸粗定位 | 第52-53页 |
·特征点定位 | 第53-57页 |
·人脸区域截取 | 第57-59页 |
·坐标统一化及配准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3章 模板保护技术约束条件下的三维人脸模型特征提取及匹配 | 第64-82页 |
·引言 | 第64页 |
·直方图局部统计高维特征提取算法描述 | 第64-68页 |
·算法框架 | 第64-65页 |
·深度信息和灰度信息融合 | 第65页 |
·人脸区域分块 | 第65-66页 |
·特征提取 | 第66-68页 |
·直方图局部统计高维特征提取算法仿真实验 | 第68-71页 |
·仿真数据库 | 第68页 |
·分类器选取 | 第6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整体统计低维特征提取算法描述 | 第71-78页 |
·算法框架 | 第71-72页 |
·重采样 | 第72-73页 |
·DGC坐标系和空间融合 | 第73-74页 |
·CFD特征提取算法 | 第74-76页 |
·决策级融合 | 第76-78页 |
·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整体统计低维特征算法仿真实验 | 第78-80页 |
·仿真数据库 | 第78页 |
·分类器选取 | 第7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基于密钥生成原则的高维特征模板保护算法 | 第82-102页 |
·引言 | 第82页 |
·模板保护的基本概念 | 第82-88页 |
·定义与符号 | 第82-86页 |
·纠错码 | 第86-88页 |
·自伪装模板保护算法 | 第88-94页 |
·自伪装模板保护算法框架 | 第88-90页 |
·注册阶段 | 第90-93页 |
·验证阶段 | 第93-94页 |
·识别性能分析 | 第94-97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97-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基于密钥绑定原则的低维特征模板保护算法 | 第102-116页 |
·引言 | 第102页 |
·相关基础技术 | 第102-105页 |
·秘密分享技术 | 第102-104页 |
·格雷码技术 | 第104-105页 |
·秘密分享模板算法描述与分析 | 第105-110页 |
·秘密分享模板保护算法框架 | 第105-107页 |
·注册阶段 | 第107-109页 |
·验证阶段 | 第109-110页 |
·识别性能分析 | 第110-112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112-113页 |
·SMS算法与SST算法的比较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0-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个人简历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