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矿山安全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外有关矿山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矿山安全现状及评价方法 | 第22-34页 |
·矿山安全现状 | 第22-27页 |
·矿山安全问题特点 | 第22-25页 |
·矿山生产环境现状 | 第25页 |
·中国矿山技术设备现状 | 第25-27页 |
·事故树分析法 | 第27-30页 |
·事故树分析法简介 | 第27页 |
·事故树的分析程序 | 第27-29页 |
·事故树的编制 | 第29页 |
·事故树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29-30页 |
·概率风险分析法 | 第30-31页 |
·概率风险的内涵 | 第30页 |
·概率风险分析的方法 | 第30-31页 |
·概率风险分析的步骤 | 第31页 |
·模糊安全评价 | 第31-32页 |
·神经网络评价法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模糊综合评价及隶属度转换的应用 | 第34-43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34页 |
·模糊隶属度函数 | 第34-35页 |
·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构造 | 第35-37页 |
·基于M(1,2,3)的隶属度转换 | 第37-40页 |
·区分权 | 第37-38页 |
·有效值 | 第38-39页 |
·可比值 | 第39页 |
·模糊综合评价和隶属度转换的比较 | 第39-40页 |
·隶属度转换的应用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矿山安全分析和因子分析 | 第43-53页 |
·矿山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 第43-45页 |
·矿山安全管理过程 | 第43页 |
·矿山风险评价的程序 | 第43-45页 |
·矿山危险源辨识 | 第45-48页 |
·危险源的概念 | 第45-46页 |
·危险源的分类 | 第46-48页 |
·矿山安全风险分析 | 第48-50页 |
·从人机环境角度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 第48-49页 |
·从矿山生产过程角度进行风险分析 | 第49-50页 |
·建立矿山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基于M(1,2,3)模型的矿山安全风险评价 | 第53-65页 |
·矿山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设置 | 第53-55页 |
·矿山安全风险的评价过程 | 第55-63页 |
·设备设施风险( A1 )的隶属度向量计算步骤 | 第57-58页 |
·生产系统风险( A2 )的隶属度向量计算步骤 | 第58-59页 |
·职业卫生风险( A3 )的隶属度向量计算步骤 | 第59-60页 |
·灾害风险( A4 )的隶属度向量计算步骤 | 第60-61页 |
·职业卫生风险( A5 )的隶属度向量计算步骤 | 第61页 |
·紧急情况处理能力风险( A6 )的隶属度向量计算步骤 | 第61-62页 |
·危险品风险( A7 )的隶属度向量计算步骤 | 第62-63页 |
·一级指标的识别与分析 | 第63页 |
·矿山安全风险的隶属度向量计算步骤 | 第63-64页 |
·结果分析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避免矿山安全风险的策略 | 第65-73页 |
·从安全技术角度,提高矿山安全技术水平 | 第65-67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第65-66页 |
·卫星遥感技术 | 第66页 |
·VR 技术 | 第66-67页 |
·蓝牙技术 | 第67页 |
·从安全管理角度,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 | 第67-71页 |
·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活动 | 第68页 |
·加强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 第68页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 第68-69页 |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 | 第69-70页 |
·强化现场安全生产 | 第70页 |
·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 第70页 |
·完善事故救援机制 | 第70-71页 |
·从安全监管角度,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