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灌水总量与灌溉技术约束下华北典型区域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3页
        1.1.1 缓解有限灌溉水资源与冬小麦需水之间的矛盾第20-21页
        1.1.2 缓解有限灌溉水资源与较低地面灌溉水利用效率之间的矛盾第21页
        1.1.3 缓解用水总量控制下地下水节水压采与作物稳产之间的矛盾第21-2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32页
        1.2.1 作物灌溉制度优化方法及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第23-28页
        1.2.2 地面灌溉技术要素评价方法及模拟模型研究第28-31页
        1.2.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1-32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2-3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3.2 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二章 试验观测与研究方法第35-5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5-37页
    2.2 试验设计第37-45页
        2.2.1 作物生长模型田间验证试验第37-42页
        2.2.2 地面灌溉模拟模型田间验证试验第42-45页
    2.3 模型选取与应用第45-54页
        2.3.1 作物生长模型第45-51页
        2.3.2 地面灌溉模拟模型第51-54页
    2.4 评价与统计分析方法第54-59页
        2.4.1 模型模拟性能评价方法第54-55页
        2.4.2 地面灌溉性能评价指标与方法第55-56页
        2.4.3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与方法第56-58页
        2.4.4 统计分析工具第58-59页
第三章 作物生长模型参数率定与适用性评价第59-74页
    3.1 模型参数率定方法与方案第59-63页
        3.1.1 参数率定方法第59-62页
        3.1.2 参数率定方案第62-63页
    3.2 模型参数率定结果与验证分析第63-67页
        3.2.1 参数率定结果第63页
        3.2.2 不同方案模拟值和实测值验证结果分析第63-67页
    3.3 优选参数方案模拟结果分析第67-71页
    3.4 作物模型参数的确定及适用性评价第71-72页
    3.5 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不同畦灌技术要素下最小灌水定额的确定第74-90页
    4.1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第74-78页
        4.1.1 土壤入渗参数率定第74-76页
        4.1.2 模型适用性评价第76-78页
    4.2 不同畦灌技术要素下最小灌水定额数值模拟分析第78-86页
        4.2.1 数值模拟试验设计第79-80页
        4.2.2 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分析第80-86页
    4.3 华北区域典型畦灌技术要素组合下最小灌水定额的确定第86-88页
    4.4 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地面灌溉技术约束下灌溉制度方案的模拟第90-114页
    5.1 冬小麦灌溉需水量计算第90-97页
        5.1.1 典型年选取第90-92页
        5.1.2 作物需水量计算第92-97页
    5.2 灌溉制度方案情景模拟第97-103页
        5.2.1 灌溉制度情景方案组合设计第97-102页
        5.2.2 灌溉制度情景模拟结果第102-103页
    5.3 灌溉制度模拟情景结果分析第103-112页
        5.3.1 不同降水年型降水量对模拟产量的影响第103-105页
        5.3.2 不同灌水定额对模拟产量的影响第105-108页
        5.3.3 不同灌溉定额对模拟产量的影响第108-110页
        5.3.4 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蒸发及作物蒸腾量的影响第110-112页
    5.4 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地面灌溉技术约束下灌溉制度的优化第114-129页
    6.1 基于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水平的灌溉制度优化第114-121页
        6.1.1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选取第114-116页
        6.1.2 冬小麦生育期灌溉定额与产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回归模型第116-119页
        6.1.3 不同水平年下最优灌溉制度的筛选第119-121页
    6.2 基于净收益和产出投入比的经济灌溉制度优化第121-127页
        6.2.1 评价及筛选模型的建立第121-123页
        6.2.2 冬小麦生育期灌溉定额与净收益及投入产出比回归模型第123-125页
        6.2.3 不同水平年下最优灌溉制度的筛选第125-127页
    6.3 小结第127-12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9-134页
    7.1 主要结论第129-131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31-132页
    7.3 研究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3-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变量灌溉水分管理方法
下一篇: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桩基负摩阻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