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森林康养旅游 | 第15页 |
(二)旅游开发潜力 | 第15-16页 |
二、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三)文献小结 | 第18-19页 |
三、旅游开发潜力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三)文献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 第22-38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一)体验经济理论 | 第22页 |
(二)具身认知 | 第22-23页 |
二、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29页 |
(一)构建依据 | 第23-24页 |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三)评价指标选取 | 第25-29页 |
三、指标解释与说明 | 第29-34页 |
(一)康养环境 | 第29-31页 |
(二)康养资源与产品 | 第31-32页 |
(三)开发建设条件 | 第32-34页 |
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第34-38页 |
(一)层次分析法 | 第34-35页 |
(二)评价指标权重结果 | 第35-38页 |
第四章 辽宁省三县(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38-53页 |
一、研究区域概况 | 第38-39页 |
(一)辽宁省森林康养旅游现状分析 | 第38页 |
(二)辽宁省三县(市)森林旅游资源概况 | 第38-3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一)研究对象选取 | 第39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40页 |
四、辽宁三县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模糊综合评价 | 第40-53页 |
(一)评价过程 | 第40-47页 |
(二)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第五章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 第53-58页 |
一、深挖森林康养优势资源,构建“五位一体”的产品开发体系 | 第53-56页 |
二、完善开发建设条件,夯实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的基础性保障 | 第56页 |
三、扩宽宣传渠道,优化森林康养旅游的特色品牌核心竞争力 | 第56-5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二、讨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附录1 | 第66-69页 |
附录2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