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论文--侦查技术与方法论文

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2页
1 技术侦查法治化的解读第12-13页
    1.1 技术侦查法治化的概念界定第12页
    1.2 技术侦查法治化的方式第12-13页
    1.3 技术侦查法治化的意义第13页
2 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考察第13-24页
    2.1 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的进程第13-15页
    2.2 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存在的问题第15-20页
        2.2.1 执行主体不明确第15页
        2.2.2 适用范围不规范第15-17页
        2.2.3 审批程序不合理第17-18页
        2.2.4 适用期限过于宽泛第18页
        2.2.5 违法技术侦查制裁机制的缺失第18-19页
        2.2.6 权利救济制度未能确立第19-20页
    2.3 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存在问题之原因第20-24页
        2.3.1 法外因素的束缚第20-22页
        2.3.2 技术侦查高度保密化第22-23页
        2.3.3 技术侦查监督体系未确立第23-24页
3 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应遵循的原则第24-26页
    3.1 相应性原则第24页
    3.2 最后手段原则第24-25页
    3.3 客体相关性原则第25页
    3.4 司法审查原则第25-26页
    3.5 权力制衡原则第26页
    3.6 权利救济原则第26页
4 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性建议第26-36页
    4.1 明确适用范围第26-29页
    4.2 确定适用期限第29页
    4.3 将审批权移交检察机关第29-31页
    4.4 公安机关技术侦查体制改革第31-32页
        4.4.1 严格收紧技术侦查使用权第31页
        4.4.2 技术侦查受案部门垂直管理第31页
        4.4.3 技侦部门和主侦部门地位对等化第31-32页
        4.4.4 建立专业化队伍第32页
    4.5 建立违法制裁机制第32-33页
    4.6 确立权利救济制度第33-36页
        4.6.1 告知技术侦查相对人第34页
        4.6.2 申请复议第34-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免疫的FSEC赛车PMSM驱动系统及其效率优化
下一篇:微型车后桥缩径—胀形工艺的理论与仿真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