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有机朗肯循环可燃性混合工质的燃爆特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字母注释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第11-14页
    1.2 可燃性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可燃极限的理论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2 可燃极限试验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本文研究课题的确立第19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烷烃-二氧化碳混合工质的可燃性试验第22-31页
    2.1 试验台架的设计第22-24页
        2.1.1 配气系统第23页
        2.1.2 燃爆系统第23-24页
    2.2 试验测量步骤第24-26页
    2.3 试验台架的验证第26-27页
    2.4 试验测量混合工质的可燃极限第27-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烷烃-二氧化碳混合工质的可燃极限模型第31-45页
    3.1 理论研究混合工质的可燃极限第31-35页
        3.1.1 混合工质燃烧产物的变化第32-33页
        3.1.2 混合工质的临界火焰温度的变化第33-35页
    3.2 混合工质可燃下限分析第35页
    3.3 混合工质可燃上限分析第35-43页
        3.3.1 可燃上限的建模第36-38页
        3.3.2 验证混合工质变临界火焰温度模型第38-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烷烃可燃极限与温度的模型第45-60页
    4.1 测量烷烃在不同温度下的可燃极限第45-48页
        4.1.1 试验测量可燃下限第45-46页
        4.1.2 可燃上限的试验测量第46-48页
    4.2 烷烃可燃极限的温度模型第48-56页
        4.2.1 现有温度模型优缺点第48-49页
        4.2.2 可燃极限模型建立第49-52页
        4.2.3 可燃极限模型验证第52-56页
    4.3 混合工质在不同温度下可燃区域第56-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3页
    5.1 全文总结第60-61页
    5.2 工作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X3CL1-CX3CR1在大鼠牙髄感染中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窄点温差的CO2/低GWP混合工质热泵系统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