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关于森林保险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及计量模型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2 关于保险支付意愿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4 研究范畴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内容、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4 不足与展望 | 第21页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保险需求理论与农户森林保险行为理论分析 | 第22-27页 |
2.1 保险需求理论 | 第22-25页 |
2.1.1 新古典保险需求理论 | 第22-24页 |
2.1.2 保险需求前景理论 | 第24-25页 |
2.1.3 基于决策过程的保险需求理论 | 第25页 |
2.2 农户保险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25-27页 |
2.2.1 认知偏差 | 第26页 |
2.2.2 心理账户 | 第26-27页 |
2.2.3 羊群效应 | 第27页 |
3 我国森林保险政策与政策特点分析 | 第27-32页 |
3.1 我国森林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27-29页 |
3.2 森林保险基本政策 | 第29-31页 |
3.3 我国森林保险政策的特点分析 | 第31-32页 |
3.3.1 区别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保费补贴 | 第31-32页 |
3.3.2 低保费,低保额 | 第32页 |
3.3.3 按森林面积而不是林木的经济产值投保 | 第32页 |
3.3.4 国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商品林森林保险 | 第32页 |
4 福建省农户森林保险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2-41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4.2 变量选取及说明 | 第33-36页 |
4.2.1 模型因变量设定 | 第33页 |
4.2.2 模型自变量的设定 | 第33-36页 |
4.3 描述统计 | 第36-39页 |
4.3.1 变量描述统计 | 第36-38页 |
4.3.2 参保意愿情况 | 第38-39页 |
4.4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5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农户保险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 | 第41-50页 |
5.1 选择实验法 | 第41-42页 |
5.2 实验设计 | 第42-45页 |
5.3 实证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5.3.1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3.2 属性价值 | 第47-48页 |
5.3.3 组合方案价值 | 第48-50页 |
6 主要结论及讨论 | 第50-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6.1.1 Logit回归结果 | 第50页 |
6.1.2 MNL回归结果看重要性水平 | 第50-51页 |
6.1.3 隐含支付意愿以及总体支付意愿 | 第51页 |
6.2 建议 | 第51-54页 |
6.2.1 提高森林保险保险金额和保险的补贴水平 | 第51-52页 |
6.2.2 设计保险金额具有梯度的商品林保险产品 | 第52页 |
6.2.3 提供多样化森林保险产品,促进相关制度联合进步 | 第52页 |
6.2.4 鼓励林地流转,实现林业规模经营 | 第52-53页 |
6.2.5 实行分类分级的等级定损,简化赔付程序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