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3DOM整体式碳烟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2 柴油车尾气的控制技术第10-12页
        1.2.1 排放前净化技术第10页
        1.2.2 排放后净化技术第10-12页
    1.3 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燃烧催化剂第12-16页
        1.3.1 贵金属催化剂第12页
        1.3.2 碱(碱土)金属催化剂第12-13页
        1.3.3 钙钛矿型催化剂第13-14页
        1.3.4 三维有序大孔催化剂第14-15页
        1.3.5 三维有序多孔整体式碳烟催化剂简介第15-16页
    1.4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6-18页
2 实验部分第18-25页
    2.1 催化剂样品的制备第18-19页
        2.1.1 化学试剂第18页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第18-19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19-22页
        2.2.1 堇青石的预处理第19-20页
        2.2.2 纳米ZrO_2溶胶的制备第20页
        2.2.3 制备PMMA微球母液第20-21页
        2.2.4 配制活性组分液第21-22页
        2.2.5 制备3DOM整体式碳烟催化剂第22页
    2.3 催化剂表征第22-23页
        2.3.1 热重-差热分析第22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2-23页
        2.3.3 BET比表面积分析第23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23页
        2.3.5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23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3页
        2.3.7 激光拉曼分析(Raman)第23页
    2.4 催化活性评价第23-25页
        2.4.1 活性评价装置第23-24页
        2.4.2 催化剂活性测试第24-25页
3 影响3DOM整体式碳烟催化剂制备的因素探究第25-39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助剂ZrO_2溶胶涂覆探究第25-30页
        3.2.1 涂覆时间对负载量的影响第25-26页
        3.2.2 固化温度对负载量的影响第26-27页
        3.2.3 固化时间对负载量的影响第27-28页
        3.2.4 涂覆次数对负载量的影响第28-30页
    3.3 三维有序大孔模板剂组装探究第30-32页
        3.3.1 组装时间对负载量的影响第30页
        3.3.2 干燥时间对负载量的影响第30-31页
        3.3.3 组装次数对负载量的影响第31-32页
    3.4 活性组分浸渍因素探究第32-37页
        3.4.1 浸渍时间对负载量的影响第32-33页
        3.4.2 浸渍次数对负载量的影响第33-34页
        3.4.3 干燥温度对负载量的影响第34-35页
        3.4.4 干燥时间对负载量的影响第35-36页
        3.4.5 焙烧温度的选择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3DOM整体式碳烟催化剂的性能研究第39-57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3DOMMnO_x-CeO_2整体式碳烟催化剂表征和性能分析第39-48页
        4.2.1 活性测试第39-40页
        4.2.2 比表面积和形貌分析第40-43页
        4.2.3 晶型结构分析第43-44页
        4.2.4 氧化还原性能分析(H_2-TPR)第44-45页
        4.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5-46页
        4.2.6 拉曼能谱分析第46-47页
        4.2.7 抗水性和老化测试第47-48页
    4.3 3DOM尖晶石型CuMn_(2-x)Ce_xO_4整体式碳烟催化剂表征和性能分析第48-55页
        4.3.1 活性测试第48-49页
        4.3.2 比表面积和形貌分析第49-50页
        4.3.3 晶型结构分析第50-51页
        4.3.4 拉曼能谱分析第51-52页
        4.3.5 氧化还原性能分析(H_2-TPR)第52-53页
        4.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53-54页
        4.3.7 抗水性和老化性能测试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附录第67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O2(B)的溶剂热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生物标记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多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