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29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镁可充电池的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2.1 镁可充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2.2 镁可充电池正极材料 | 第10-16页 |
1.3 VO_2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1.3.1 VO_2的结构 | 第16-19页 |
1.3.2 VO_2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1.3.3 金属离子嵌入到钒氧化物中的理论计算 | 第26-2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集流体的制备 | 第30页 |
2.3 电极极片的制备 | 第30页 |
2.4 有机电解液的制备 | 第30页 |
2.5 材料的表征 | 第30-31页 |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31页 |
2.5.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页 |
2.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4页 |
2.6.1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2页 |
2.6.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32-33页 |
2.6.3 循环伏安法测定Mg2+在VO_2(B)中的扩散系数 | 第33页 |
2.6.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9页 |
3.1 VO_2(B)的制备方法 | 第34-35页 |
3.2 制备条件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5-49页 |
3.2.1 溶剂热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35-39页 |
3.2.2 溶剂热时间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5页 |
3.2.3 干燥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3.3 最优制备条件下的材料表征 | 第49-59页 |
3.3.1 最优制备条件下的材料XRD分析 | 第49-50页 |
3.3.2 最优制备条件下的材料形貌分析 | 第50页 |
3.3.3 VO_2(B)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0-59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4.1 结论 | 第59页 |
4.2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附录 | 第71页 |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专利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