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钡和钛酸钙陶瓷闪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烧结方法简述 | 第9-10页 |
1.2.1 常规烧结 | 第9页 |
1.2.2 热压烧结 | 第9-10页 |
1.2.3 微波烧结 | 第10页 |
1.2.4 放电等离子烧结 | 第10页 |
1.3 闪烧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1.3.1 闪烧及其特点 | 第10-11页 |
1.3.2 闪烧设备 | 第11-13页 |
1.3.3 闪烧实例 | 第13-14页 |
1.3.4 闪烧机理研究 | 第14-16页 |
1.4 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选题思路 | 第1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测试 | 第17-21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17-18页 |
2.2 坯体的制备 | 第18-19页 |
2.3 闪烧设备 | 第19-20页 |
2.4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钛酸钡的闪烧研究 | 第21-37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钛酸钡闪烧过程 | 第21-22页 |
3.3 电场强度对闪烧的影响 | 第22-24页 |
3.4 导电丝种类对闪烧的影响 | 第24-27页 |
3.5 坯体预处理对闪烧的影响 | 第27-32页 |
3.6 延时与加电场温度 | 第32-3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钛酸钙的闪烧 | 第37-52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钛酸钙坯体的制备 | 第37-38页 |
4.3 常规烧结 | 第38-39页 |
4.4 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 | 第39-42页 |
4.5 坯体预处理 | 第42-46页 |
4.6 纳米钛酸钡掺杂 | 第46-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稳态阶段样品温度的确定 | 第52-70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黑体辐射模型预估试样温度 | 第52-53页 |
5.3 电阻法预估温度 | 第53-69页 |
5.3.1 理论依据 | 第53-54页 |
5.3.2 实验过程 | 第54-56页 |
5.3.3 钛酸钡试样实验结果 | 第56-63页 |
5.3.4 钛酸钙试样实验结果 | 第63-69页 |
5.4 结论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1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