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 梨果实性状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1 果实性状遗传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2 梨果实可溶性糖及有机酸的遗传特性研究 | 第14-15页 |
1.3 梨果实大小的遗传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1.4 梨果形指数和形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 第16页 |
1.5 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 | 第16页 |
1.6 梨果实石细胞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 | 第16-17页 |
1.7 野生种和栽培种果实性状的研究 | 第17页 |
2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砀山酥梨'和'丰水'正反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20-52页 |
第一节 '砀山酥梨'和'丰水'正反交后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遗传特性 | 第20-40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22-24页 |
1.1 材料 | 第22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1.2.1 可溶性糖及有机酸的提取 | 第22-23页 |
1.2.2 有机酸的测定 | 第23页 |
1.2.3 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23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2.1 亲本果实有机酸与可溶性糖的含量 | 第24-25页 |
2.2 果实有机酸的遗传特性 | 第25-29页 |
2.3 果实可溶性糖的遗传特性 | 第29-32页 |
2.4 果实糖酸比的遗传特性 | 第32页 |
2.5 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6页 |
3 讨论 | 第36-40页 |
第二节 '砀山酥梨'和'丰水'正反交后代果实大小、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及石细胞含量的遗传研究 | 第40-52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41-42页 |
1.1 材料 | 第41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2.1 亲本果实的性状特性 | 第42-43页 |
2.2 果实单果质量遗传特性 | 第43-45页 |
2.3 果实纵径和横径遗传特性 | 第45-46页 |
2.4 果形指数遗传特性 | 第46-47页 |
2.5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特性 | 第47-49页 |
2.6 果实石细胞含量遗传特性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新高'×'红香酥'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 第52-60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53-54页 |
1.1 材料 | 第5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3页 |
1.2.1 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形状的测定 | 第53页 |
1.2.2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第53页 |
1.2.3 果实石细胞含量测定 | 第53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2.1 单果重的遗传特性 | 第54页 |
2.2 果实的纵径和横径的遗传特性 | 第54-55页 |
2.3 果形指数的遗传特性 | 第55-56页 |
2.4 果实形状的遗传特性 | 第56-57页 |
2.5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特性 | 第57-58页 |
2.6 果实的石细胞含量的遗传特性 | 第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砂梨及秋子梨野生种与栽培品种的果实性状比较研究 | 第60-74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61-63页 |
1.1 材料 | 第61-62页 |
1.2 方法 | 第62-63页 |
1.2.1 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的测定 | 第62页 |
1.2.2 果实中石细胞含量的测定 | 第62页 |
1.2.3 果实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提取及测定 | 第62页 |
1.2.4 果实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测定 | 第62-63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2 结果 | 第63-71页 |
2.1 砂梨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性状比较 | 第63-66页 |
2.1.1 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比较 | 第63-64页 |
2.1.2 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石细胞含量的比较 | 第64页 |
2.1.3 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 第64-65页 |
2.1.4 不同发育时期果实有机酸含量的比较 | 第65-66页 |
2.2 秋子梨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不同发育时期性状的比较 | 第66-71页 |
2.2.1 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质量 | 第66-67页 |
2.2.2 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石细胞含量的比较 | 第67-69页 |
2.2.4 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有机酸含量的比较 | 第69-70页 |
2.2.5 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比较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创新点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